《端午日》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它介绍的是湘西人是如何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
教学中我采用多**和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法,来打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精彩的龙舟**中真切地感受到赛龙舟场面的激烈,体会民俗风情。同时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学情特点,在问题的回答上给他们提供句式,真正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思绪飞扬,畅所欲言。
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习精彩的场面描写,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
3、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精彩的场面描写,体会作者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假期出去旅游了吗?到过哪些地方呢?
今天老师也想带你们去旅游,去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在湖南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叫湘西,那儿民风淳朴,景色怡人。同学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就是湘西风光图。
咱们今天呢就跟随导游沈从文先生来个湘西一日游。还真巧,今天湘西人正在过端午节呢。
幻灯片**湘西风光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湘西的美,在美的享受中自然进入课文。)
端午节同学们知道吗?(ppt出示“端午节知多少”)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当地来说出一些端午节的的风俗习惯,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
二、认识作者。
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导游先生。
ppt简介沈从文及作品,因为本文是节选自《边城》,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是为了更好的为了解作品服务。)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这样评价沈从文:“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
各位游客,咱们赶紧翻开语文书,湘西一日游马上启程啦。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角色,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
三、你会读了吗。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还有同学又不会读的字吗?我来考考你们。(ppt出示词语)请同学一个接一个读。
注意:有些词语笔画比较复杂,一分钟时间时间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加深印象。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字词是扎实基本功。)
四、 走进湘西人家。
下面咱们赶紧跟着导游先生一起走进湘西人家,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节第一行到第八行,用“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我猜想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
提示: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
例:1、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妇女孩子都穿着新衣,我猜想他们因为端午节,所以心情很愉快。
2、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妇女孩子额头上都画着“王”字,我猜想湘西人渴望辟邪,过平安幸福的生活。
3、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他们吃午饭特别早,11点左右就吃好了。我猜想那是他们急着要去看赛龙舟。
4、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他们莫不锁门全家出城,各个码头都是人,我还看见城中的军官都到税关前来看热闹了,我猜想那龙舟赛一定非常吸引人。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句式,可以照顾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大胆的站起来说。)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内容中有一个词语反复用了三次(是什么?)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者的阵容如此强大,也就暗示了什么?(龙舟赛一定很精彩。
)那咱们这些游客也赶快跟着湘西人,也到河街去找个立脚的地方,一起去看赛龙舟吧。
五、来到湘西河街。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剩下来的文字(第九行开始),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看到了(听到、了解到)了那情景真是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表达你的感受。)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前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因为这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体会字词的精妙,场面的精彩,课堂提问始终紧扣文本展开,同样给学生提供句式,更好的锻炼学生语文学习中“说话”的能力。)
例:1、我看到那龙舟形体狭长,两头高翘,船身画着朱红色长线,那情景真是乡土风味浓厚。
2、我看到龙舟上的人分工不同,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还有12-18个浆手,那情景真是阵容不凡啊。
3、我看到了缠过着红布包头的手拿着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敲锣的很单纯的敲打,浆手手持短浆应着锣声节拍用力划船,那情景真是扣人心弦。
我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大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我们知道,《端午日》这篇文章选自沈从文的**《边城》,当年女主人翠翠就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茶峒看赛龙舟的,咱们一起来看看当年的情景。(多****电影《边城》赛龙舟选段)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赛龙舟场面,感受当时场面的气氛,再加上游客的身份,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影片再现了当年茶峒赛龙舟的情形,从画面上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龙舟竞赛的紧张热烈,怪不得这一天全城老小都要去看赛龙舟,下面我们再从文章中去感受沈老语言文字的魅力。请同学们齐读赛龙舟这一段场面描写。
朗读中再次体会场面的热烈精彩。)
这里写到了赛龙舟的人,有带头的、桨手、锣鼓手,对于这些人,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外貌)尤其抓住了什么描写?(动作)
桨手——持、划。
带头的——拿、挥动、指挥。
锣鼓手——敲打、调理。
下面,老师把这段内容稍作变动,同学们看看表达效果有没有变化?
桨手每人拿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摇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师:变化在**?
持——拿挥动——摇动敲打——敲。
同学们比较一下沈从文用的动词跟老师用的动词表达效果上有没有区别?哪个更好?
持”:讲究拿的部位,带有握的意思,可以体现桨手的认真。“拿”比较随意。
挥动”有挥舞的意思,更有节奏感,更用力,符合带头人的身份。“摇动”幅度比较小,缺乏节奏感,体现不出赛龙舟的紧张激烈。
敲打”比“敲”更有力度,体现出龙舟赛的紧张激烈。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用词的准确彰显着大作家的风范,。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比较揣摩字词,了解沈从文朴实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体会文字的精妙。学生在做赛龙舟动作的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亲近了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说画面的美在于它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我们在**中感受它的精妙,所以说好的文学作品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
好,这段场面描写的精彩除了用词的精妙之外,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有同学能够发现吗?
对赛龙舟的人是正面描写,岸上的人是侧面描写。作者由龙舟赛想到梁红玉,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所产生的联想,所以这里还巧妙地运用了实写和虚写,使得画面更加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
正面侧面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采用了**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
师:龙舟划到了终点各位游客们,你们还看到听到了什么?
例:1、我看到了胜利的人去领奖,奖品有红布、小银牌,不是重奖,但大家都觉得光荣。
2、我听到鞭炮声四起,那是军民们为胜利者进行庆祝,那情景真让人高兴和光荣。
3、我看到胜利者有限的奖品被大家分享着,这情景真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师:的确,我们感受到了湘西人淳朴和谐的民风。
继续熟悉文本,感知内容,了解湘西人的民俗民风。)
六、 跳入湘西小河。
精彩的龙舟赛结束了,但我们的旅游还没有结束,下面还有让我们这些游客有奖参与的活动呢,请大家齐读第二节。
师:好,各位游客,现在水面上各处都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想像一下,你会怎么来捉鸭子。这个鸭子可是谁捉到了归谁的哦。
**ppt**)
例:我先潜水,靠近一只鸭子,我猛地冒出水面抓住鸭子,鸭子展开翅膀扑打着水面挣扎,水花溅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可是到手的鸭子哪能让它飞了呢,我一手死死抓住它的脚,另一只手按住它的翅膀,他终于成了我的俘虏了。
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能否准确的运用动词的考察反馈,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 课堂尾声。
各位游客们,咱们的湘西一日游就要结束了现在咱们坐在回家的车上,回味一下,今天湘西一日游下来,你有哪些感想呢?(小组内先交流一下)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顾内容,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并能够组织语言大胆的表达。达成情感目标。)
例:我感受到了湘西人非常重视端午节,而且他们那的端午节过的很热闹很隆重。
我感受到了赛龙舟场面的紧张激烈。
我感受到了湘西人淳朴和谐的民风。
我感受到了湘西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端午日》教学设计
课题 端午日 科目 语文提供者 教学对象 七年级单位 课时 1一 教学内容分析。端午日 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湘西地区端午节的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主要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 捉鸭子等民俗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 奋勇向上的的意识。二 教学...
《端午日》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本课的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与端午节相关的各种民间习俗。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感知作品内涵的能力。3.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在集体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细读文本,...
《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者沈从文的有关信息。2 掌握课文中生字的写法与读法,并了解新词语的含义。3 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文,分析作者描绘赛龙船的精彩场面,以及生动精炼的语言。2 分析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正面描写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