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
教案。学科环境教育
年级五年级
教师郭勇、祝忻、吴冷灿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了解了一些环保常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动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让学生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等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紧紧围绕环保问题,共有 12个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校本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评比“环保小卫士”。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4.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教学措施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1. 注重知识渗透,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要上好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把环境教育课程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教学中要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内容,根据学期初制定好的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再次注意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2. 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重视环保实践教育。
寓环境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3.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平日里要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
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我们应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孩子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六、教学进度
每三周上一次课,具体如下表
课题:一、地球的外衣—大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对流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对流的形成。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 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五、课后反思。
通过讲解学生理解很困难,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补充大气的作用,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能使学生提高保护大气的意识。
课题:二、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教学目标:1. 了解臭氧层的作用。
2. 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3. 了解如何保护臭氧层。
教学重点。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入境生趣。
你知道在海伦娜岬角,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
自学质疑:1、臭氧层的作用。
2. 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3. 如何保护臭氧层。
学习释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充分运用查找的资料。
全班交流。各组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1)保护作用 2)加热作用(3)温室气体作用一)对人类健康影响1.增加**癌:臭氧减少1%,**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二)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3.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作业以“地球的保护伞―――臭氧”为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课题:三、酸雨。
一、教学目标:
酸雨是指降水中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的自由降水现象,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本课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等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预防酸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2篇报道。
小结:黑雨就是强酸性雨;也可以说是酸雨发展到某种极端情况。
二)、什么是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
三)、酸雨的形成: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这些硫酸和硝酸主要是由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四)、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湖泊酸化。土壤酸化。
森林衰退。建筑物受腐蚀。
危害人类健康等。
五)、酸雨的防治。
酸雨控制的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目前的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净能源,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站,使用固硫型的煤,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安装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器。
酸雨》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前社会实践:关于重庆市区酸雨情况的调查。通过这个社会实践,我们的学生充分体验了**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这样的科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和社会,从而领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我觉得让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科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四、汽车尾气与空气污染。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护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难点:酸雨;空气质量报告。
二、 教学过程:
一、空气污染: 1、什么是空气污染?
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 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5、介绍: ⑴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
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⑵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影响生活和生产。
**: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蝴蝶抖落的翅上的鳞片,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
实验】观察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环境教育教案 六上
可怕的消失。1消失的耕地。教学目标 唤醒同学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能力目标 会做关于耕地情况的调查表情感目标 爱护我们有限的耕地。课前准备 世界主要国家耕地柱状表,2000 2005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饼状图。教学过程 一 出示世界主要国家耕地柱状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耕地并不多。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
五下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第一课大雁南飞。您是老师吗怎么老师也来网上找教案啊?细细你可以把那些 弄好打上字然后做成幻灯就行了啊 我们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一。教学目的 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得危害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学会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目录。1 人口 资源与环境。2 地球上的水。3 垃圾。4 白色污染。5 空气与人的关系。6 汽车尾气。7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8 保护我们的家园。9 游动 的蒙古包 人与自然的和谐。10 我的环境我爱护。11 家庭节约用水。12 煮鸡蛋 的思考 节约。13 保护珍稀动物。14 一次婚礼 节约从每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