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美术教案

发布 2021-05-20 12:21:28 阅读 4454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 《聚聚散散》

第二周 《小圆点的魅力》 《黑与白》

第三周 《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 《冰川与晚霞》

第五周 《画嗅觉》 《**画》

第六周 《双胞胎》

第七周 《藏书票》

第八周 《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九周 《那一刻的我》

第十周 《愉快的春游》

第十一周 《哪些是相同的》 《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十二周 《漂来漂去的小岛》

第十三周 《迷宫》 《电脑美术》

第十四周 《会游的玩具》

第十五周 《光的魅力》

第十六周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1课题: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思路: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2课:小圆点的魅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1课时。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能力目标。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3课:黑与白。

课时:1课时。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5课冰川与晚霞。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 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 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 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 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 板书课题:《明度推移》

2、 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 展出示学习目标。 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 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 **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三、直观演示 1、 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

2、 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 **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 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四、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五、回答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 展示教师作品。

2、 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六、板书设计。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四下美术教案

郝家桥小学 美术 课时教案。班级 四 2 班授课教师 杨丹 郝家桥小学 美术 课时教案。班级 四 2 班授课教师 杨丹 郝家桥小学 美术 课时教案。班级 四 2 班授课教师 杨丹 郝家桥小学 美术 课时教案。班级 四 2 班授课教师 杨丹 郝家桥小学 美术 课时教案。班级 四 2 班授课教师 杨丹 ...

四下美术教案教学反思

7 札记 在本课中我利用了电脑课件来创造情境,又利用画图软件来进行作业,等于降低了作业要求,学生也更乐于接受。8 札记 在研讨这一课时,老师们之间产生了分歧 究竟是上成 对称 还是不同形式 相似 的双胞胎?我个人认为,还是相似的为好,比如将对折剪出的小人的四肢折一下变成不同的动作,就成了双胞胎在做不...

湘教版美术四下《花团锦簇》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十一课。花团锦簇。一 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2 对身边人怀感恩之心。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制作花朵 包花束。难点 叠绕花瓣时形成皱褶。三 教学准备。乳白胶 剪刀 各色皱纹纸 各种材质的小棒 幻灯片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五 教学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