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第97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部分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学习这部分内容,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初步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又可以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平形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2、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认识等腰梯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基本特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掌握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的特征;能正确地测量或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能正确地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5、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片。
6、课时安排:14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1课时。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1课时。
练习十二2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1课时
练习十三1课时。
认识平行四边形1课时。
认识梯形1课时。
练习十四1课时。
整理与练习2课时
多边形的内角和1课时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 1 课时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p75例1、例2和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师提问: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提问: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边示范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
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交流画法。 提问: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引导学生得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说说判断的理由。
3.课件出示: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强调: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
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例3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操作交流。
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
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预设:
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师小结:因为4cm+2cm<8cm,5cm+2cm<8cm,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3.探索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布置探索任务。
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2)学生独立探索。
3)交流汇报。
第①种情况+8>4;
第②种情况+2>4。
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验证规律。
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
1)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单位:毫米)
3)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4)总结规律。
提问: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PEP小学英语四下第3单元教案
unit 3 weather 课型 a let s learn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听 说 认读cold warm hot cool等描述天气的词语。2 能够用it s in today.来描述某地的天气。3 能够说唱let s chant 教学重点 能听 说 认读cold warm hot c...
四下信息技术第7周教案
课时备课 科目课题主备人。信息技术。年级。四年级课型。周次。保持书柜很条理孙金峰。新授备课时间。使用时间。使用人孙金峰。1 知识目标 能够管理文件夹,掌握文件的查看 移动 排列 复制技术,体验利用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的操作 教学目标。2 技能目标 根据分类整理文件的需求,让学生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
四下第二单元作业
5 中彩那天 自主学习一 1 学会生字词 会写本课生字。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收集诚信方面的故事。我收集的是。当堂测试一 想一想 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之后再写一写。最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自主学习二 1 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