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新

发布 2021-05-18 13:52:28 阅读 1652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nh4+:(用naoh溶液检验)加入naoh溶液,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则原溶液中有nh4+。

nh4++oh-==nh3↑+h2o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 ,而n(溶质)=m(溶质)/m(溶质)= v 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a: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药匙、量筒(液体溶质)、一定容积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b: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注入蒸馏水)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计算:需无水na2co3 5.3 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na2co3 5.3 g。

3)溶解:所需仪器烧杯、玻璃棒。

4)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洗涤: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6)定容: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免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a: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b: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溶液温度过高会使溶液体积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c: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底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d: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7)摇匀: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练习]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 b.煮沸的蒸馏水 浓溶液 浓溶液。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难电离物(如水、弱酸、弱碱)。

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离子的价态发生变化。(如fe放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看是否可拆。

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看是否应用恰当。

4、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或难电离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al(oh)3、fe(oh)3、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so32-、hso3-、s2-、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难电离物 ①h+和oh-生成h2o。

ch3coo-和h+生成ch3cooh(弱酸)、h+和clo-生成hclo(弱酸)、nh4+和oh-生成nh3·h2o(弱碱)等。

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h2po4-、hpo42-等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

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共存。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fe2+、s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no3-、mno4-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降→得→还→生成还原产物;

(注:一定要熟记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物中找;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在生成物中找。)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必修1复习提纲

必修一回扣教材提纲。第一章 集合 1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具有性,性和性。2 常用符号及其适用范围 用于与之间,而 应用于与之间。与 的区别在于。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空集记作 3 常用的集合表示方法有。4 对于两个集合a和 b,如果就...

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的类型有等。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3 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4 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 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并标出小行星带的位置。6 八大行星...

数学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数学必修1 复习提纲。一 集合。1 集合的概念描述 集合的元素具有 性 性和 性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 2 常用数集的符号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3 表示集合有两种方法 法和 法 法就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 号 起来 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