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复习提纲

发布 2021-05-18 21:13:28 阅读 9765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的类型有等。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5、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并标出小行星带的位置。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行星(包括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

2)适合生物呼吸的 (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 );

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 ,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 ,最终形成原始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

3、太阳能量**于请写出反应过程。

4、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 ,生物量越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等矿物燃料**于太阳能。

6、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层层、 层。

7、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出现在层)。

8、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年。

9、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通讯受到影响,甚至 ;

2)使地球磁场出现“ ”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方向是北南 。请用图示意。

地球侧视图北半球图南半球图。

2、地球自转周期:真正周期是日,为时分秒;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日,为时分秒。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约为 °/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 ,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 ;

2)线速度由向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

4、地球公转方向是时针方向。请用图示意。

5、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年,为日时分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年,为日时分秒。

6、地球公转轨道是形状)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请在第4题图中画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并标注出时间。

7、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

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现象;(2)产生时;

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北半球偏,南半球偏。

9、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的球体;(2)地球的运动。

10、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它把经过的纬线分割为和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请用图示意昼夜半球、晨昏线、太阳光线。(注:太阳光线应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11、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自向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 边的地点比边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 边的地点比边地点时间要早。

12、赤道平面指过并与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指地球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 ,目前为请在下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13、二分二至。

1)请用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轨迹图,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

2)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3)二分二至判断: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 ;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 。

1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 ;(2)昼夜长短 ;(3)产生和。

1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1)全球昼夜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夏至日:(1)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冬至日:(1)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2)正午太阳高度由向递减。

16、时间的计算。

1)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时区序号的计算: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商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商+1为时区序号。

2)区时的计算。

① 求时差,时差=时区差×1小时(时区差计算原则: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②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间差(东加西减原则)

我国统一采用“ 时间”,即区的区时,东经 °的地方时。美国纽约在区,英国伦敦在区。

3)地方时的计算。

求经度差(同为东经度或西经度,相加;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相减)

用经度差换算时间差(15°/h,1°/4m,1′/4s)

③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间差(东加西减原则)

4)日界线:原则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从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5)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某地昼长x,则日出为12—x/2,日落为:12+x/2。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6)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所求地纬度的差距,同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17、天文上的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研究手段:**波**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壳位于界面以上,由组成,大陆地壳较 ,大洋地壳较 。(地壳的范围要注意)

3、地幔介于界面和界面之间,分为和两层。在上地幔存在一个层,一般认为是的主要发源地。

4、地核分为和两层,其温度 ,压力和密度 。

5、岩石圈是指和层以上),由组成。

6、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圈、 圈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相互 ,形**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7、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构成的但的圈层。

8、生物圈是地球表层及其的总称。它占有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圈的上部。

必修1复习提纲

必修一回扣教材提纲。第一章 集合 1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具有性,性和性。2 常用符号及其适用范围 用于与之间,而 应用于与之间。与 的区别在于。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空集记作 3 常用的集合表示方法有。4 对于两个集合a和 b,如果就...

数学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数学必修1 复习提纲。一 集合。1 集合的概念描述 集合的元素具有 性 性和 性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 2 常用数集的符号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3 表示集合有两种方法 法和 法 法就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 号 起来 法是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

苏教版必修1复习提纲

麦芽糖 2葡萄糖。乳糖 1葡萄糖 1半乳糖。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糖原 葡萄糖。3 功能 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 另 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4 糖的鉴定 1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2 还原性糖 单糖 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