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发布 2021-05-18 22:22:28 阅读 7809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1.4地球的圈层结构p21-22

1、**波的概念、类型,纵波与横波的异同点。

2、**波显示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平均深度17km,大陆部分33km)与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km处),横波与纵波的变化。图1.25

3、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各自的特点。

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各自特点。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28-32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晴天比阴天温差大。

3、大气的受热过程:图2.1和图2.2

4、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5、热力环流(图2.3):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海陆风(图2.4)、山谷风、热岛效应(p51-52)。

6、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垂直,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7、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8、等压线图风向的判读。

2.2气压带和风带p33-40

1、三圈环流(图2.10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名称和风向),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方向一致。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北半球夏季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冬季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4、气候的类型、成因、特点、判别。(详见课堂笔记或附件2)

4.3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和图2.20)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4.4全球气候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原因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数量增加。

危害: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对农业的影响:低纬地区干旱加重,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增产;③水循环:

径流减少,增发增强,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植树种草;④防止森林火灾;⑤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4.1 1、水的三态,水体类型及所占比例,水体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的补给水源类型)

2、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3、 水循环可分成三类:(1)海陆间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因为发生的区域最广,环节最多,又称之为海陆间大循环。

(2)海上内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降水,它发生的水量最大。(3)陆地内循环,包括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4、水循环的意义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更新陆地淡水资源;(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4)塑造地表形态。

4.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可以把洋流分成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和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3、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会受到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4、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模式(p58图3.6)和分布(图3.5)。

规律:①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中高纬度:北逆,东暖西寒。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③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5、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寒流,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航运业的影响:利——顺流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弊——逆流消耗燃料,减缓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6、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

4.3 1、水资源的概念,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地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3、人类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来缓解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

4、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蓄积水,开渠修河调度水,海水、咸水淡化水,人工增雨补降水;

节流:公众提高节水意识,农民改进灌溉技术,工厂提高重复利用率。

5、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咸海为例)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1、内力作用 ①能量**:地球内部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在地表形成褶皱山系和断裂带;垂直运动会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这两种运动往往同时进行,但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①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侵蚀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力和冰川的侵蚀。流水侵蚀形成峡谷、沟谷;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

堆积作用:主要是流水和风力的堆积。流水的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风的堆积地貌主要是沙丘,海浪的堆积地貌主要是沙滩。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趋于平缓。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4.8和循环图):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化。

4.2 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褶皱的概念,基本单位是褶曲,基本形态为向斜和背斜。

背斜: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老,两边新。天然拱形适合修建隧道,储油储气。

②向斜: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新,两边老。储水。

地形倒置,受外力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岩层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蚀,形成谷地;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2、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发生破裂,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山岭或高地(地垒),如华山、泰山、庐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地堑),如汾河谷地和渭河谷地。

断层处不易进行工程建设,易于找泉。

3、火山:地下深处的岩浆沿地壳的**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组成,各自热点。

4、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方式的选择:优先选择发展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

运输线路的分布:通常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

线路的延伸方向: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形。

山区交通运输线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地形、地质、水文、经济等。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的侵蚀地貌:初期为溯源侵蚀、下蚀,形成v型谷,中期以侵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拓宽;成熟期以侧蚀为主,形成u型谷。

2、河流的堆积地貌:上游为洪积—冲积平原,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入海口为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原因有含沙量大、河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作用:①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山区河谷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本书有关季节汇总:

1、 北半球夏、冬高气压分布中心:夏季陆地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2、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3、 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出现在冬季。

4、 季风:东亚季风(我国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方;南亚季风(印度),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5、 气候特点:地中海气候(罗马):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带季风气候(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我国北方,郑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一 宇宙。定义 宇 是无限的空间,宙 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特性物质性 宇宙由天体组成天体定义 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分类 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星云 恒星 行星。卫星 彗星 流星。星际物质。基本天体 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各行星中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2.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条件 适宜的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自转周期不长 地表温度适宜,有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大气。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太阳从里到外分为光球 色球和日冕三层。2 地球存在生条件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大 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1.5亿千米 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水汽溢出形成水圈。附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