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发布 2021-05-18 21:53:28 阅读 8448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 宇宙。

定义:“宇”是无限的空间,“宙”是无限的时间,宇宙是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特性物质性:宇宙由天体组成天体定义:构成宇宙的不同形态的物质。

分类:按照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星云、恒星、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

星际物质。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运动性:宇宙中天体是运动的天体系统定义:邻近的天体相互吸引,以质量大的天体(公。

共质心)为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

分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思考](1)必须离开地球大气飞行方可称天体,例如:北极星、星际空间的气体、运行的人造卫星。

待发的人造卫星、空中飞行的飞机、课桌、陨石不是天体。

(2)哪些天体系统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3)总星系是宇宙(×)总星系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

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大,其他围绕其运转。

八大行星分类: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见。

巨行星(木星、土星)

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远镜可见。

思考](1)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原因: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2)运行方向 :八大行星为自西向东,逆时针,彗星为顺时针。

(3)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有光环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离太阳距离逐渐增大,温度逐渐降低、公转速度逐渐降低、公转周期逐渐增大。

(5)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卫星数最多的是木星(质量、体积最大),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

星(距离太阳太近),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太阳从西边出)和天王星(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6)在太阳系中,与地月系并列的天体系统还有5个,即有卫星的行星还有5个。

(7)三类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巨行星,最小的是类地行星,居中的是远日行星。

三、地球(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特性普通性:与其他行星比,地球质量、体积、密度和自转、公转等都很普通。

特殊性: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身条件适宜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

大气的保温作用。

适宜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

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互不干扰运行特点: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利)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定义: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紫外区、红外区。

宇宙放射能量和传递能量电磁波可见光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能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上水、大气循环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弊)

、太阳大气层分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分布:主要是黑子和耀斑2种。

另外还有,日珥:色球层,巨大火焰喷射物,太阳风: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高峰年,反常气候多。

11页的探索要会读图并总结规律黑子低峰年,气候比较稳定。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现象。

[极光出现在极地(例:加拿大)夜空,低纬地区或极地极昼时看不见]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 自转与公转。

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会读17页图1-3-4,地球公转示意图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思考]“右手定则”判断南、北极和自转方向:右手拇指指向北极,四手指弯曲方向为自转方向。

二、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自转赤道面夹角为黄赤交角,23°26′ 地轴和黄道面斜交角度为66°34′

公转黄道面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回归年:会读19页图1-3-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会填19页表。

回归运动两种形式判断两分两至点:左倾左冬,右倾右冬。

[思考](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位置从春分到秋分,在北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在南半球。

移动方向从冬至到夏至,向北移动。

从夏至到冬至,向南移动。

(2)春、秋分时黄赤交角为0(×)

三、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形成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间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形成原因:昼夜现象和地球自转,周期为24时。

晨昏线定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特点垂直于太阳光线。

所在平面过地心: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在任何时候平分地球。

思考](1)晨昏线的画法 ①过地心 ②与太阳光线垂直(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注意极昼和极夜)

画上夜半球。

注意:会分析太阳回归运动晨昏线的变化。

(2)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分界线。

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分界线。

2、地方时。

1)回忆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

经线:经圈在南北两极相交被等分为两个半圆为两条经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东经160°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处地方时一样。

思考] 东边比西边地方时要早,15°相差一个小时,即1°相差4分钟。

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约在东经73°,当最东端地方时为12时,最西端地方时是几时?(7时52分)

3)时区和区时(20页图1-3-8,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本区**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的时间,即区时。

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经线,中时区的区时为0°经线的地方时。

中时区以东、以西各分12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

计算]1 经度判时区。

某地所在时区=某地经度/15 余数〉7.5,则+1

余数≤7.5,舍去。

若是东经则为东时区,若是西经则为西时区。例:东经40°(东三区),西经31°(西二区)

**经线度数=15°×时区序号,西时区为西经,东时区为东经。

例:东八区:15°×8120°,即东经120°。

时区范围:**经线度数±7.5

例:东八区范围:东经112.5°-东经127.5°,东西十二区范围:东经172.5°-西经172.5°

已知一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有两种方法: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直接用20页图数。

不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b地区时=a地区时±两地时区差 ①±号:东加西减(b位于a东,则+)

时区差:同减异加(ab均为东或西时区则大—小,若一东一西,则两个时区数相加)

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各行星中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2.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条件 适宜的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自转周期不长 地表温度适宜,有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大气。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太阳从里到外分为光球 色球和日冕三层。2 地球存在生条件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大 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 1.5亿千米 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水汽溢出形成水圈。附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p21 22 1 波的概念 类型,纵波与横波的异同点。2 波显示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平均深度17km,大陆部分33km 与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km处 横波与纵波的变化。图1.25 3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 地幔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