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7-02 17:58:28 阅读 8407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判断物体是否是天体,关键在于“三看”,一看它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二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三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动。故待发射的宇宙飞船不是天体,已发射成功并在太空运行的宇宙飞船属于人造天体。

方法技巧】 生命存在问题的思路分析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

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 太阳能量的**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2.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

2.世界总体分布特征

受上述因素影响,世界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1)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4.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高能粒子冲进两极上空,产生极光;

引发自然灾害,气候异常,**、水旱灾害。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波的分类及特点

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

1)尽量选择较低的纬度。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

2)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区。地势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3)要尽量选择多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目前正在建设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是我国除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之外的第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其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交通便利,海运大大方便运输,可以发射大吨位火箭;

纬度低,提高发射质量;

可以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

原有基础条件好。

2.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

1)地势平坦开阔;

2)人烟稀少;

3)无大河、湖泊、森林。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削弱作用:·吸收 · 反射 · 散射。

2.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升高。

·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地面气温↑ →大气的保温作用。

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1.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

【提示】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太阳辐射强。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故气温低。

方法技巧】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与巴山地区谷地地形有何关系?

提示】 巴山地区谷地众多,晚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

方法技巧】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其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

1.判读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2.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判定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

2)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

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偏转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照以上方法即可绘出风向(绘成实线箭头)。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此图务必熟练掌握)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

·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雨带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

而且还可确定,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为cd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ab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台风和寒潮。

寒潮(冬半年)

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知识结构 二 完成天体系统关系图。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图上绘出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2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3 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星 写出名称 质量最大的是星 写出字母 4 小行星带位于星和星之间 写出名称 5 地球存在生...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1 1 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由高到低 河外星系天体类型 星云 恒星 行星 卫星 流星 彗星等。2 八大行星由近到远水金地火 类地 木土 巨 天王 海王 远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运动特征 同向性 自西向东 共面性 近圆性。3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元旦作业。一 天气系统。北半球画出南半球。二 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和。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具有双重性质。一是调整和的分布,二是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人类活动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气候,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 人为放热。三 洋流及其分布。1.1 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