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气化、气机:
气是生命的本源,是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气运动起来以后,发生了运动变化,称之为气化。
气化过程和表现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运动称之为气机。
01 阴阳五行概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03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
0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05 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20.00,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06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气一元论:
:45.19,阴阳学说:
54.00,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6.03,阴阳的医学意义。
07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
08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09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阴阳盛衰五行属性。
五行属性:属性在不同的学科的不同定义;
在中医学里面,涉及到两个学科,一;哲学,二;逻辑学,一;从哲学上来说,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从逻辑学来说,属性;是指事物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包括对象的状态和动作。
五行的属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之间的关系;
一;以次相克,反复无穷。木克土、、、
二;两行之间相克的关系叫所胜所不胜关系;如;水能克火,那么,水是火之所不胜,而火又能克金,那么金又是火之所胜。任何一行都有所胜所不胜。
10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制化五行乘侮总结。
五行制化,三行之间才能发生制化。如:金、木、土三行。
五行乘侮,乘:相克太过,木旺克土。侮:木太旺反侮金。乘侮必然同时存在。即:三脏同时发生关系。
以五行的特性为据,严格地说,它说明了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
五行论证了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
五行互藏:就是五行之中还有五行。
中医学的五行思维是一个球形的、网状的思维结构。是最科学最高明的思维结构。
11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用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根据颜色和脉象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发生发展规律。04.00
如:青色、弦脉、青和弦同属于木。即颜色和脉象之间的关系同属于同一类,同属于木,称之为色脉相符。预后:平,即,轻。
青色而出现了浮脉,浮脉属于金行。那么这个色和脉就出现了克色之脉。即五行的金克木。因此它的病情相克,即相克传变,其病为逆。
青色出现沉脉,沉属于水行,表现为水生木,色脉相生,按照相生规律推断,病情的发展规律,即相生传变为顺,因此,它的病情的预后为顺、为生,预后良好。
第四:五行学说在防治学上的应用。07.00
:控制疾病的传变;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截断病理传变。控制疾病向前发展。
如:肝有病,按照五行的生克规律,肝有病一定要传到脾。那么在**时,既要抑制肝,同时要保护脾,或者可以直接判断到肝有病,可能要传到脾,那么在脾病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时候,可以事先扶助脾,提高脾的生理功能,使肝的病理变化不传到脾去。
把这个**思想叫做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
肝病必传脾。”
截断**,即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确定治则和治法:常用五行学说确定**原则,常用方法,不是全部内容。
一:确定**原则;根据相生规律所确定**原则是:
补母泻子”补母:”又称之为,虚者补其母。适应症是: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症。
泻子:”又称作,实者泻其子。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症。这个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原则,必须牢牢记住。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制定了具体应用五行学说调整脏腑关系的**方法,以下举例说明。
第一:滋水涵木法。
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肝阴不足,乃至肝阳上亢的症候。临床表现它的特点是眩晕,五心烦热,腰酸膝软等等。
第二:益火补土法。
:益火补土法,是指补心火而益脾土。如“人参归脾汤”。就是益火补土法的代表方剂。
:益火补土法的引申意义,益火补土是指补肾火(也就是补命门),益脾土。即:
温肾阳补脾阳的一个方法。它的适应症是肾阳不足而脾阳不足的证候。或者是脾肾阳虚的证候。
这个意义源于命门学说(肾阴、肾阳为一身诸阴诸阳之本)。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可以单独补肾,补肾就可以补脾。在脾阳虚的时候,也必须是在中期以后到末期必然要累及到肾。
肾阳虚,此时可以单独补肾阳。也可以脾肾双补,达到益火补土的作用。只要求记住后者,不要求记住前者。
久病必穷肾。”
第三:培土生金法:
是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肺气虚的证候。培土生金是调整脾肺之间的关系,即:补脾益肺。代表方剂如:“四君子、六君子。”
第四:金水相生法:
:是肺肾阴液共补的一种方法;不是说金能生水,不是补肺阴而生肾阴。它的适应症是肺肾阴虚,或者是肺阴虚的中后期。
:现在我们常说的金水相生法是:滋肾阴而补肺阴。代表方剂:比如“百合固金丸”、“补肺汤”。补肺汤是肺气虚典型的代表方剂。
按照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原则,**方法。
原则是:“抑强扶弱,分清主次。”
一: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就是抑制肝木而扶助脾土。适应症:肝郁脾虚(基本)。
二:培土制水:是:温润脾阳,或者是温肾健脾,而**水湿泛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虚,乃至脾肾两虚而出现水肿的证候。
三:佐金平木:是调整肝肺之间的关系。是清肃肺气而抑制肝木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是:“木火刑金。”是肝火炽盛,肝火犯肺。是相侮传变。
四:泻南补北:是泻心火而滋肾水,只适用于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引起的心肾不交。而不是心肾不交的全部。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般了解)35.00
思维:12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中医学的意象思维、抽象思维。
第一:意象思维的特点:
:直觉性:——形象性、多样性、整体性。
:非逻辑性:——快速性、跳跃性。
:或然性:——不确定性。是指直觉思维,就是意象思维所得出的判断还有一部分可以是真,也可以是假。还需要实践进一步来检验。
按照意象思维的要求,得出结论之后承认结论的或然性。这部分结论具有推测的意义、倾向。
第二:意象思维的主要形式:
:观物取象:1:
首先观物,观物的目的是取其象,观病人的病理表现,症状体征,取其四诊之象。2:取辨证之象:
对病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临床之象,四诊之象,经过分析得出判断,确定其为何证。
:据象归类:是指中医学在观察事物,观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时候,首先取其象,形成意象,然后按照中医学的分类方法,通过阴阳、五行等方法进行归类,进一步外推,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叫据象归类。
:据象定脏:这是中医脏象学的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至于说脏象它的全部内容将在下一章脏象学说进一步讲述。这里只是从思维来说,我们讲从中医的思维方法,怎样建立起脏象学理论的。我们定义为据象定脏。
脏象:脏、简单地了解就是指人体内部的脏器。象:
是人们在人体在生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
定脏方法:总体来说叫做“内外相袭”。具体来说;一:
“司外揣内”;即观察外部的征象来推及里面的变化。二:“司内揣外”。
通过直接看人体内部脏器的变化,然后推及它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生命现象。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叫“内外相袭”。
在临床过程中,是从外至内,然后从内至外,“内外相袭”,来最后进行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合而察之,最终是以人体内部脏器所表现于外的生命现象,以这个象,经过抽象思维以后,得出意象,由意象再经过联想、类比、推理,确定脏,叫做以象定脏。因此中医学的脏象学里面,在考察心、肝、脾、肺、肾的时候,是根据“内外相袭”“合而察之”的方法,是据心、肝、脾、肺、肾五脏所表现于外的各种生命现象,根据象来确定哪个脏。
中医学不仅仅是意象思维,也要进行抽象思维;
第三: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含义:抽象思维与形象、意象思维对称,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现实的过程,以反映出事物的特征、本质而形成概念,为其特征的思维形式。把它分解开来,有以下几个要素,1:它思维的工具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
2: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必须揭示出事物的特征、本质。最终形成一个概念。
:抽象思维的特征:1:通过定义……2:具有抽象性。3:具有逻辑性,遵守逻辑规律。小前提,大前提,结论。4:语言符号性。
:抽象思维的主要形式: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有多种形式。2:辨证思维。具体表现形式:
五脏六腑。13 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这一章的目的要求:
一:掌握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1:2:3:4:
二:掌握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地位。
三: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四:掌握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
五:熟悉脏腑的生理特性及其意义。
六:了解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关系。
一:掌握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1:脏象的基本概念:
一)藏与脏,藏:(cáng)(1)隐藏、潜匿。(2)深;是指由上而下,或者是由外而内的距离较大。
读(zàng)时的义项,(1):是储存东西的地方,(2):是指内脏。
脏:是指人体内脏的统称,在中医学中主要是指五脏,以别于六腑。
2:脏器与脏腑:
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一;在哲学里面,“器”与“道”相对;器:是指有形的具体物质;道:是指这种物质世界所反映出来的规律。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二:在中医学里面,器:
①是指躯体,②是指器官。脏器:是指与内脏统称。
是指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几个系统的器官的总称。即:人体器官的总称,称之为脏器。
它属于解剖学概念。③脏腑: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
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府,属于中医学的概念。这个概念基于解剖又非为解剖。
3:脏腑和脏象:
一):脏腑的含义:脏腑的本意和引伸意义:
其本意是人体实体器官;引伸意义:本于实体又非为实体;是形态与功能的辩证统一,而又重在功能的概念。中医学脏象学说所说的脏腑,与解剖学说的脏器或者称内脏,二者是有本质的区别,它决定了我们研究学习中医脏象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脏象的含义:是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反映于外的征象。
有两种定义方法,(1);可以称之为经典定义,即:脏象是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2)是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反映于外的征象。
是内脏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我们在这里取第二个定义。因为现在把生理和病理已经分开。
脏象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的概念,是一个思维模型。因此决定了中医学对脏腑的分类是从功能来分类的。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 精气学说。1 精与气的基本概念。1 精 在古代哲学中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 包括人体 的本原,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2 气 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1 正治 逆治 逆其证候而治的一种常用 法则 逆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2 反治 顺从疾病假象而 的一种 方法。从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方法 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用热性药物 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 是以寒治寒,...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绪论。一。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学 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 健康 疾病的科学。以自然科学为主体 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 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一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 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 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