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发布 2021-05-12 08:53:28 阅读 7916

---2015.6---

古代哲学的。

精气(万物本原论)、

阴阳(季节、昼夜、地狱气候 。辩证法:根据多个症状辨别病)、

五行学。说作为思想方法,创立。

藏象、 经络、

精、气、血津液、神(意识、思维)、

体质。等学说。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进程中创立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学说。

哲学的精气:

1. 宇宙万物的本原都是极其细微的精气组成,而物分有形和无形两类存在。

2. 精即气,在中医学上有区别:

精:无形而动极其细微 ,人体生命之本原。

气:无形而运动不息极其细微,人体生命之维系,推动人体机能。

中医学的精: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

中医学的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心气通于舌。

肝气通于目。

脾气同于口。

肺气通于鼻。

肾气通于耳。

概念:把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

1. 寒热、动静、明暗是阴阳的标志性属性。例如:水火都具备这3个属性。

2. 五脏里为阴,六腑外为阳。

3. 精藏于脏腑之中属阴,气云星宇全身而属阳。

4. 人体之气,以不同的功能作用耳分为阴气和阳气。

5.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6. 疾病的发生过程就是邪正的斗争过程。

7. 阳胜则热(虚热证),临床表现为低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8. 阴胜则寒(虚寒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肢凉、神疲倦卧、自汗、脉微。

9. 邪分为阴邪和阳邪: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属阳邪。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属阴邪。

10. 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望、闻、问、切 (四诊)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

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11. 只有辨清阴阳,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明彻阴阳,医理虽玄,思过半已)

12. **原则:

阴阳偏胜(实证):实则泄之,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阴阳偏衰(虚证):虚则补之。

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双补。

阴阳偏盛者,损其有余;阴阳偏衰者,补其不足。然后再根据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的阴阳属性选择适当的药物,调整疾病过程中的阴阳失调。

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类比为五行,他们相生相克,相乘(太过),相悔(不及,太弱反过来去克强的)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五行生克规律来解释。

五行相生(母子):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中土五行说,土调控木火金水。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以情胜情:

悲胜怒。恐胜喜。

怒胜思。喜胜忧。

思胜恐。肝属阴,属中之阳的少阳,用药多辛散。

心属火,属阳中之阳的太阳,用药多苦寒。

肺属金,属阳中之阴的少阴,用药多苦降。

肾属水,属阴中之阴的太阴。用药多辛热。

脾属土,属阴中之至阴,用药多甘缓。

中医基础理论 学习笔记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的哲学基础 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气一元论 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注 感觉类似于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骨伤专科人员培训个人总结。单县中医院。陈新华。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 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 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中医的世界...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骨伤专科人员培训个人总结。单县中医院。陈新华。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 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 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中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