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基础理论与技巧

发布 2021-05-05 09:05:28 阅读 4844

第一部分口译基础理论和技巧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interpretation

口译(interpretation)与笔译(translation)作为翻译活动的两种实践形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寻求原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意义对等。翻译行为旨在“理解”一“话语篇章”,然后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这一“话语篇章”。“话语篇章”从根本上来讲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的产物,是翻译的对象。

“理解”离不开语言外知识,“重新表达”的质量也和译者的主题知识息息相关。口译和笔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顺利交际(交流),因此,翻译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上对等,而并非是其语言形式上的机械对应。

口译和笔译都有很长的历史。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在这个意义上讲,口译的历史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

口译活动在历史上的记载甚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曾将大量印第安人运到西班牙学习西班牙语,并将他们培养成口译译员。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些**中对口译译员有了正式的称呼“通事”。

直到20世纪初,口译活动的开展仍以粗放式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译译员的需求急剧增加。2024年,“巴黎和会”首次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当时的口译方式主要是发言人讲一段,译员翻译一段,即交替传译,也可称连续口译或接续口译。

这是口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正式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口译技术,即口译的记忆、笔记、复述等基本技术。此后,美国发明了一种让译员使用耳机听辨原语,同时使用话筒传送译语的“共时翻译”设备,这种设备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口译界的认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人们正式启用了同声传译,以保证在大量繁杂的听证、辩护、审判工作中能在原语话语结束时立即“同时”结束译语,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

“同声传译”因此大出风头,很快在大多数国家普及,并且代表着口译工作的一种发展方向。一批专门为国际会议培养高级译员的翻译学院在德国、瑞士、法国和美国应运而生。2024年“国际会议译员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口译人员社会地位的确立。

口译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兴旺起来,并成为一个令人羡慕和追求的高尚职业。

口译与笔译的质量标准上也基本相同,都要强调“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切”(closeness)。

信”就是忠实于原语的内容,口译译员要听懂讲话人的意旨,捕捉讲话人的意思。准确是口译的最基本标准,准确就是“信”。在口译中,“信”就是忠实地传达说话人的原意,就是口译的信度。

具体地说,在内容上,译员要全面完整、准确无误地传达谈话的议题、观点,涉及的事实、细节、数字、时间、地点等,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和差错。准确是口译的生命线,是译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因为口译内容的范围很广,有涉及立场、观点的政治会谈,有包括各种数字的经贸谈判。

即使是日常生活翻译,也常常涉及具体的时间、地点或细节。口译内容上的任何差错或失真,都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原则性错误,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或工作上的严重失误。口译中,译员不可只顾速度而忽视口译的准确性。

任何粗心大意、马虎从事的作风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口译的准确性也表现在语言表达方面。

在语言表达上译员要做到语音、语调正确,准确掌握词义、词性、词的变化与搭配,正确运用句型、时态、语气和衔接,做到语音、语调、词法、语法准确无误。译员语言表达上的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交际双方谈话内容上的含糊其词,似是而非,甚至引起严重误解。这样的口译不可能真实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愿,也不符合口译的准确原则。

达”是指用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达”原语内容。在口译中,“达”是指语言通达、通顺、流畅。口译要做到流利,一要“快”,二要“畅”。

译员必须迅速、及时地把一方的话语信息传达给另一方,做到语速流畅、节奏适当、反应敏捷、出口利落,不能吞吞吐吐,慢条斯理。

切”是指尽可能贴近原语的风格,正确运用语态、语气、情态等,再现说话人的情感、情绪和口气,真正做到传情达意,再现说话人“原汁原味”的谈话风格。当然由于口语和书面语各自的特点必然导致口译和笔译的质量标准有差异。例如,口笔译中都要求译语的经济性,口译中还要求译语的表述时长最好不超过原语的表述时长。

口译时,译员必须集中精力抓住说话人的中心意思,把话语所含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表达出来。译员不可能也不必把原话的每个词语和句子逐一不漏地译出,那样做反而会影响下一步的听译。因此,口译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把说话人的意思和话语的效果表达出来。

译语要口语化,简短明了、通俗易懂、准确、及时、通顺。笔译的成果是永久性的作品,有广泛的读者。笔译要求忠于原文、语言规范、行文流畅、再现原文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为此,笔译工作者必须遵循书面语言规范和句法规则,选择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原作的内容、信息和风格。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过程,首先是速度快。口译的全过程,从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到输出只在短短的瞬间进行。译员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像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必须全神贯注、连续不断地进行语言信息的处理和转换工作。

即使译员对前面口译的效果不够满意,也难以返工或更改。

口译是一项艰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译员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承受很大的思想压力。首先是无法完全**交际双方的谈话内容,因而无从事先对谈话细节内容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口译过程中译员随时可能遇到语言、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另外,他们可能在各种气氛紧张的现场进行口译。因此,译员工作时必须精力充沛,思想高度集中,做到耳、眼、手、脑、口同时并用,既要迅速高效,又要准确无误,既要忠于原意,又要灵活应变。

口译的确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口译的这些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口译与笔译有很大的区别,二者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口译是从口头语言到口头语言的翻译。口头语言转瞬即逝,从听入信息到译出信息,译员只有短短几秒钟时间。特别是同声传译,口译和讲话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真可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旦出错,很难补救。

口译中译员要在瞬息之间把获得的语言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判断、处理,迅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再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使交谈双方达到沟通、交流之目的。译员必须独立地完成这一切,不可能参考任何文件、资料,也不可能求教于任何专家、学者。

然而,笔译则不同,笔译人员面对的是书面语言。他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阅读,从容思考,充分理解原文,必要时还可借助各种工具书,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同时,笔译人员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对译文进行修改、润色;还可以请教别人或与同行切磋,或请专家审校。

总之,笔译工作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对译文进行加工,使其精益求精,达到最佳境界。

口译人员直接面对各类听众。他们可能是国家元首,**要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各行各业的人。译员要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工作:

礼节性的接见或宴请、气氛比较宽松的观光旅游、严肃正规的政治会晤、针锋相对的外交谈判,甚至无法预料讲话人要说什么的即兴发言、辩论、记者招待会,或者是有数百听众的大会演说。口译是异常复杂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口译人员特别是同声译员工作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难怪有的联合国会议译员把他们翻译时所在的玻璃小间叫做“恐怖的密室”。

因此,口译人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相比之下,笔译人员却是在另一种环境中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看不见的广大读者,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专心致志、从容不迫地工作。

口译按其翻译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类。

交替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说话人每讲完几句或一段话后自然停顿时,当即译给听众的翻译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交际一方单向连续讲话的情况,也可以用于交际双方连续交替式的谈话,因此也叫连续翻译或即席翻译。交替翻译是最常用的一种口译形式,口译人员的业务训练一般都是从交替翻译开始的。

交替翻译主要用于交谈和演讲时的双语交际场合,如日常接见、宴请、会晤、谈判、讲座、演讲、记者招待会、旅游观光等活动。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指译员在说话人讲话的同时边听边译的口译方式。使用这种方式,翻译和讲话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同声传译是一种高效率、高难度的口译形式,是在熟练掌握交替翻译技巧的基础上经过特殊强化训练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同声传译主要用于各种国际会议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翻译,因此也叫会议翻译(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目前,世界上80%~90%的国际会议都使用同声传译。这种翻译需要一定的设备。

通常是发言人对着一个与传译室相连接的话筒讲话,译员在传译室里对着第二个话筒把听到的讲话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与会者通过耳机接收到译入语。如果听众是讲多种语言的,为使大家都跟上会议的进程,需要为每种语言各配备1~2名译员,增添传译室的传送线路,并在每个听众座位上都安上相应的可以选择不同语言的接收装置。

耳语传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简称耳译,是指译员把听到的讲话内容连续不断地小声传译给身边听众的翻译方式。耳译也属于同声传译,不同的是同声传译用于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而耳译则多用于小组讨论、**文艺演出等场合。耳译往往只针对一两名听众。

视阅传译(sight interpretation)简称视译,是指译员看着事先准备好的原文讲稿或文件,用另一种语言直接连续不断地把讲稿译给听众的翻译方式。视译也属同声传译,是一种边看边译的特殊口译形式。

口译按其内容和文体也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交谈式口译,包括一般**谈、访谈、谈判等口译。

2) 礼仪式口译,包括礼宾迎送、欢迎词、告别词、宴会祝酒词、开幕词等口译。

3) 介绍式口译,包括观光、导游、演讲等口译。

4) 会议口译,包括各种国际会议、学术交流会等口译。

口译和笔译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差异,但是从整体运作层次上来说,其关键之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从表面上来讲,口、笔译都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主要环节。问题是理解和表达这两个程序如何关联并顺利进行的呢?

或者说译员的智力机制内部是如何进行信息**的转换的呢?确切地说,在翻译中从原语理解到译语理解的过程中,人的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这种考虑,巴黎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存在三大主要环节:

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这三大主要环节都涉及译员的心智活动过程。“原语理解”涉及译员对原语的感知、辨析和综合理解,包括词义检查、意义单位的构建与组织、语篇层次意义的建立等。

“脱离原语词语外壳”涉及从原语信息储存到译语表达过渡的某种中间状态,包括依据内部言语等信息载体实施“不完全脱离”,依据抽象符号和概念、意象、情感等信息载体实施“完全脱离”等。“译语表达”涉及译员的译语言语准备、译语内部言语组织和译语产出,包括对要点信息的加工、对隐性关键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加工、句法组织和语音发布等。各个主要环节内部所包含的分程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口译中连续不断的工作链。

摄影基础理论

正确激发快门。一句话 要保证相机的稳定。具体操作如下 1 右手应该轻轻地抓住手柄,相机的重量要交给左手去支撑 2 按快门的时候,尽量只用食指,而且要轻轻地按。就像军训时练习射击和瞄准技艺一样,快门要在不知不觉地响。在取景 对焦 测光 构图这个过程中,仍然保持平稳的呼吸,到在按下快门之前的那一瞬,再自...

电工基础理论试卷

学年第一学期 级 电路基础 期末试卷。出卷人审核人 适用班级 班 一 填空 每空0.5分,共20分 1 电路中参考点的电位为。2 电路的工作状态有和三种状态。3 根据物质的相对磁导率的不同,把物质分为和。三类。4 任何磁体都具有两个磁极,分别是极和极。磁极间互相作用的规律是 同性 异性 5 有两个电...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气 气化 气机 气是生命的本源,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气运动起来以后,发生了运动变化,称之为气化。气化过程和表现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运动称之为气机。01 阴阳五行概述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03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 0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