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修辞方式

发布 2021-04-28 14:54:28 阅读 3334

修辞方式。

引用譬喻借代并提互文夸饰委婉倒置。

引用。引用就是在阐述观点、发表议论时援引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古籍文句或历史故事。引用按其内容具体分为引言、引文和引事;按照引用的方式均包括明引和暗引。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引文就是引用见于书籍的文字。引事就是历史故事。

引用的目的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就是用相关的材料来加强文章说服力。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论语·季氏》

2. (士季)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年》)

3.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报任安书》)

例1是引言,例2是引文,例3是引事,三句都是明引。

引用分直用和化用。直用就是对原文原意不加改造直接引用。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引《诗》)

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连续引用《诗经》的诗句,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

化用就是经过调整,把前人的词句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必符合原文原意,或略语取意,或略意取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诗歌的最后一句是《庄子·物论》:“大辨不言”。《庄子·外物篇》:“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两处语意的化用,几乎不露引用的痕迹。这既是化用,也是暗引。

暗引就是不点明引用出处的引用。

1.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范仲淹《岳阳楼记》;《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2.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述衷肠》;苏秦说秦失败,“黑貂之裘敝,**百斤尽。”)

4.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杜甫《北征》;陶渊明《桃花源记》)

引言、引文有暗引,引事也有暗引,阅读古文时更值得留意。

1. 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李白《与韩荆州书》)

2. 古之取人,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例1“登龙门”引用东汉李膺的故事。《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例2用了两个历史故事。“取于盗”见于《礼记·杂记下》:

“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以为公臣。”“举于管库”见《礼记·檀公下》:

“赵文子)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

譬喻。譬喻跟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明喻和隐喻之分。

1.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杜甫《北征》)[明喻]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 《滕王阁序》[明喻]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暗喻]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暗喻)

5.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 借喻]

6.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借喻]1.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宣王》)

2.汉皇重色思倾国。(《长恨歌》)

3.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特征代本体)

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特称代泛称)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采葛》)(部分代整体)

6.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梁惠王上》)(泛称代特称)

并提。并提就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表述。

1.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史·韩信卢馆传》) 种无一罪身死;蠡无一罪,身亡。)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巫峡》

3.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汉书·魏豹传》)

4.耳目聪明。 (后汉书·华佗传》)

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1.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古意》)(赵燕歌舞)

2.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左传¤3.郑伯克段于鄢》 )公姜出入)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6.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李斯《諫逐客书》)(避免重文而用同义词)

7.夸饰(夸张)

8.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外戚传》)

9谁谓河广,曾不容到刀(舠)。(诗·河广》)

10.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鸿门宴》)

倒置。1.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魏征《述怀》)

2.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昭十九年》

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4..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醉翁亭记》(秋与鹤飞)

委婉。1.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委婉语。

2.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大小便”的委婉说法)

3.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不才”有才,“明主”不明)

4.生孩四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5.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年轻)

偏义复合。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2.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书·何进传》)

3.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

4.润之以风雨。(《周易·系辞上》)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之代称。关键词 代称 修辞效果 分类。内容提要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多种多样,而与现代汉语的修辞方式又不尽相同。如今国家与民间都在提倡读古文 扬国学。因此我们要了解古代汉语特殊的修辞方式及一般规律,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古文。现就将古代汉语的 代称 的修辞作个了解。一 代称 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

古代汉语之修辞方式

一 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论 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事 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叫 引用 1 修辞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 典雅。2 引用的分类。a 引言 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 俗语 谚语 歌谣等。如 迟任有言曰 人惟求旧 器非求旧,惟新。书经 盘庚上 野语有...

古代汉语中的修辞分析

学习古代汉语,当然应该首先学习语音 语法 词汇这三方面的知识。但是汉语中的修辞也是不可忽略的。何谓修辞?修辞就是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加工。具体有三个含义 第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 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