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四中学张莉。
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是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的批改,无章可寻、无据可依,对于作文批改的一些做法,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尺码,迫使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效果怎样呢?尽管教师呕心沥血,朱批满篇,但学生却很难甚至不屑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怎能有较大的长进呢?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得那样:“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应该把批改作文的环节放在比学生作文更重要的位置,有重点地突出训练能力。评价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仅限于一句评语,一个成绩符号,要更多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
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终身受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那么学生自己又怎么改作文呢?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体裁的范文(最好是学生的习作),根据体裁特点制定出各自相应的评改标准,然后再向学生逐一演示批改过程。学生就能掌握作文批改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技巧,培养出一定的作文批改能力来。
学生学会了批改的方法,还要指导他们讲求批改的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1、用“三遍法”,既省时又能提高质量。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
2、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作文侧重一两个问题)。批语有共同要求。
要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
这样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写出更完善的作文。
二、换位思考,提高实效。
学生相互评改,体现了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怎样“改”。 学习小组互评从战略上把学生推上了主人的地位,把小组合作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从而把学生的合作作为一切教学的根本、置于突出的位置。在学习小组互评过程中,学生能享有较多的学习自主权,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耳、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甚至动情,使学生向会学、乐学、好学方面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和探索精神。
当然,这种批改作文的方法实现应该作些准备。让学生把作文草稿直接写在正式的作文本上,并且写一行空一行,使作文中间留有足够的修改空间。
其次,得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修改,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修改小组成员的四篇作文。师生共同制定明确、具体、适度的批改、评价标准,把握好两个层面的内容:
技术性层面(错别字、病句、标点、格式等)应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圈点批注按统一的符号进行;第二层面写评语,禁写笼统抽象的套话空话,强调学生对作文的阅读直觉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再作理性分析,形成文字,不设条条框框,学生可自由发挥、创造,写出独具个性的评语。学生可以边修改边讲出修改的理由,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说话空间。直至使小组所有成员都觉得是一篇完美的文章了,就算是修改完了。
最后,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种作文批改的方法,使学生都能在互评中各抒己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评价的兴趣极高,大家都抱着极其负责任的态度去评价别人的作文。当然,同学们为了能在小组成员面前得到面对面的好评,在写作时也格外的努力,全班同学的作文就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三、高屋建瓴,综合评定。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点外,还要对学生的作文给予整体的评价。学生个人批改或学习小组评改后,教师把作文本收上来,逐本浏览一遍,对未评到的优缺点给予补充,对错评的予以更正,对有分歧的意见给以裁决,最后进行综合评定。
作文批改的关键是教师授法并指导学生批改。教是为了不教,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要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活动中,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权利。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评改方式,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推动学生在作文上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得到启发,从中受益。
这种方法,从时间上看来,比以往的作文过程要用得多,但从效果上来看,是提高了效率。当然,作文批改方式还有很多,我想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这种作文批改的方法如能长期积累,能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把作文的评改权还给学生
作者 李秋红。教育界 2013年第02期。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 布置作文 学生写作 教师评改 课堂反馈。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完全剥夺了,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写作热情,究其原因,是把作文 写 和 评 分开来,切断了作文教学的链条。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
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
作者 包春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第07期。新课标强调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最能突出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具体要求是 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 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
将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研论坛 将 隹文译改的权利还给学生。文,郝忠勇。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教师已经习惯 全批 个人自评。全改 每个语文教师通常教两个班,面对两大摞作文本,每周都要。评 是一种写的能力迁移,学生会评,就一定会写。因此我们。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去移除这两座小山。二是制度强力约束强调自评,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