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授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发布 2021-03-10 17:14:28 阅读 3293

思想品德课“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敢于提问,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的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他的能力,落实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目标。

三、教学程序。

一)问题教学的模式结构:

设置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训练巩固→教师评价→总结结论。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不仅受教师的外部指令,而且也受到学生自身的内部指令的驱使,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

在问题教学中从呈现情境到激活情境再进行组织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过程中,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是交互的,当教师将情境呈现给学生后,教的活动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来进行,必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整个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都时刻变化着。就教师而言,呈现问题情境后,要努力激活情境,让学生迅速发现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情境,组织协调学生的思维活动,及**价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学生讨论、交流、反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独立***,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更能激励其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内化。

而在练习巩固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问题**过程的内化。

图2: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活动情况。

教师――呈现情境――激活情境――组织协调――总结评价。

学生――感知情境――发现问题――交流反馈――检验内化。

二)操作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学习的主体将以怎样的态度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总之只要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就能产生好情境。但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2、强化**意识,培养学生会问。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想问”的基础上还要求“会问”,“会问”才会增长智慧。这就是说,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

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自己质疑,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问。

“会问” (即质疑和提问)是一种发现**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教会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整合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这当中要注意:

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化,让学生在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3、教师重点点拨,实现认知飞跃,使学生“会学”

会问”还要“会学”。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说:“书越学越多,越学越乱,简直是一盆浆糊。

”造成这一问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在学习时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精华,即还没有学会读书的一个重要本事:由厚到薄。在整个自学过程中,“由薄到厚”是量的积累,“由厚到薄”是质的飞跃。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知识就可以“并联”在一起,上下通气,互为因果地“串联”起来,节与节可以“接线”,章与章也可以“接线”。

一旦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复杂的内容在学生脑子里也可以融会贯通,了如指掌。

这里,同样以“义务教育”为例加以解释。学生经过前两个环节,对本框内容有了理性认识后,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及时查漏补缺,抓住了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这一步既是对**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一旦学生学会进行知识整理,就抓住了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就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

4、实行激励评价,再创问题情境,实现知识“再造”

会学”是不够的,还要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这才是教学的真义所在。正如常言道:授之以渔,简言之就是要使学生有“造血功能”。

因此,教师要再创新的问题情境,或者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或者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做的怎样,今后怎样做。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知识的引申和知行的统一。当然教师要把握四点:一要真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二要知道怎么做才能使学生**的问题达到“最近发展区”;三要知道知识引申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四要注重同社会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当然,四个基本的环节不一定在一堂课内完成,可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而用。

教学设计1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2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

双庙明德学校肖晔。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有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针对的问题: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着力关注孩子智力、学业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

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学生的需要:在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各种观念激烈冲突的时代,青少年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欠缺。正确的礼貌礼仪没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响却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需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收集素材,制作多**课件。

学生:预习教材;搜集和礼貌有关的素材。

板书设计。礼貌显魅力。

一、礼貌是什么。

是尊重是文明。

二、有礼貌的表现。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新授课模式

安居育才中学思想品德新授课教学模式。为贯彻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的教学理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特点,传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色。其具体模式构建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初中思品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思品学科的学习现状,用 材料 漫画 动画 活动 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思想品德新授课模式

生 展示 补充 讨论 更正 发现 师 引导 纠偏 补漏 变式 点拨,激励。3 明确知识。在多 上显示出正确 清晰的答案。4 进一步落实 巩固知识。师傅督促学友进行当堂记忆。本环节可参考 思想品德助学 中 合作学习 栏目提供的素材。4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这一环节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

物理新授课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新授课135 课堂教学模式之。物理新知学习课教学模式。一 教学模式名称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二 教学模式框架 三 教学模式流程 1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本环节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可以复习旧知,设置问题,欣赏 直观教具,小实验等将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 思维引导新课学习中。2 自主学习,尝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