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参考

发布 2021-03-03 15:00:28 阅读 8877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薁1、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螈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螅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3、羁信息加工系统:所谓的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受器(receptor)、效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加工器(processor))

芁3、减法反应时实验(见到红光按键、绿光不按键的反应时间-见到红光按键的时间=辨别过程时间)

蝿唐德斯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

袄第一类反应称a反应(a-reaction),又称简单反应(****** reaction)(见图3-15)。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例如被试者对—个灯亮,作一个按键的反应。唐德斯称这种反应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一方面它是最简单的反应,另一方面它又是更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

蚅第二类反应称为b反应(b-reaction),又称选择反应(choice reaction)(见图3-16)。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也就是说,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

肂第三类反应称为c反应(c-reaction),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c反应和b反应有相同点: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

c反应和b反应也有区别之处:c反应中只有一个刺激是要求有反应的,而其余刺激是不要求作出反应的,即不要求做任何事。那么是不是c反应不需要心理操作呢?

不是的。 b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还有反应的选择。而c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但没有反应的选择。

薇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分析a、b、c三种反应的辨别和选择心理操作所要求的时间。这种分析,称之为唐德斯的减数法。减数法顾名思义,其a、b、c三种反应是按减法规律进行的。

芆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肄证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的实验: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通常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编码的。但是70年代初波斯纳等人(posner et al.

,1990)的实验却表明,这种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他们所依据的就是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的结果。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者看,或者中间插进短暂的时间间隔,要被试者指出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的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法都一样,即为同一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均为“相同”。在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其间隔为0.5秒和1秒,或1秒和2秒等。

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时小于aa对;随着两个字母的时间间隔增加,aa对的反应时急剧增加,但aa对的反应时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且aa对和aa对的反应时的差也逐渐缩小,当时间间隔达到2秒,这个差别就很小,螂4、相加因素法实验(完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蚈20世纪,斯顿伯格提出了相加因素法实验。这种实验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相加因素法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相加因素法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莅5、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有其心理学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a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是其重要的心理学内部的原因。

心理学自19世纪末叶成为独立的学科以后,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但后来兴起的行为主义否定意识和心理活动,主张心理学应当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或行为,将刺激-反应公式视为普遍原则。与行为主义同时出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研究意识,它的传播在心理学内部削弱了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走到否定意识的极端,它的失败就为心理学重新将意识恢复为研究对象创造了条件,而认知心理学所强调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就成为心理学的迫切任务。b外部原因:①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心理学以外的原因,这里包括一些邻近学科的影响,如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

没有这些邻近学科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就不会出现,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形态。②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与社会的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认知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整个科学在现阶段发展的产物。

③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也是密切有关的。

薃6、知觉的认知理论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倾向。1)一种倾向是所谓知觉的假设考验说。(如bruner,1957和gregorg,1970)这种学说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照这种学说看来,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的上下文和有关的概念都可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而形成各种假设。知觉包含假设与检验假设过程,知觉概括感觉资料提出假设,然后又由感觉资料加以检验。

当感觉信息激活长时记忆的知识时,这种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超越经验的范围,期待和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2)认知理论的另一种倾向是强调感觉资料在知觉中的意义。认为知觉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认知外部世界中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什么地方,人的知觉系统怎样从这些特性中推导出外部世界的结构。在知觉加工的早期阶段,人的知识经验不起作用。

芈7、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加工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达到对感觉信息的解释。如根据图形的直线、曲线、边角等信息知觉图形。

蚀8、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运用已有的一般性知识概念对当前的信息加工,在这种加工中,知觉依赖的是自身的信息,由此可以形成知觉期待,对知觉现象作出解释。

螇9、n**on实验,h和s 先整体后局部,一些视觉加工有着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1)整体加工: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2)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

羃10、“模式”是指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或说由若干元素按一定关系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

罿11、模式识别就是确认模式是什么,并把它同其它模式区分开来,或说把输入模式的信息同长时记忆中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蒇12、人的模式识别的特点(1)对言语识别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动物也能进行模式识别,如分辨有害和无害刺激、选择伴侣、构筑巢穴,但这些模式识别都是低级的,只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维持生存。人由于能识别语言,因此可以进行人的劳动和创造。

(2)人的模式识别具有复杂性,人能区分各种不同的模式,从简单的线条到复杂的物体形状,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到人类自身,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人类能识别的刺激模式,其数量是无法估量的。人还能在模式出现广泛变异的情况下完成识别任务。如邮局里分信的工作人员,能识别千差万别、形状、大小各异的文字。

袅13、模式识别过程包括分析、比较和决策三个基本环节。1)分析:识别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分析。

即把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把字母a分解成左斜线、右xiexian和一条水平线三个组成部分。这种分析过程非常简单,在这个过程中提取出来的信息根感觉记忆中内容没有什么变化。2)比较:

模式识别的第二个阶段。即把分析阶段抽取出来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比较的方式有两种——串行加工和平行加工。3)串行加工(序列加工):

即输入的模式与长时记忆中的编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比较,然后再确定与哪一个编码匹配的最好。这种加工是耗费时间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模式识别往往进行的很快,因此,识别系统把刺激与记忆编码比较时,可能采取了另一种加工方式。

4)平行加工(并行加工):是指许多独立的比较同时进行,就是说,在模式识别中,刺激可以同时地与许多内部记忆编码进行比较,而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差不多等于刺激与单个记忆编码进行比较的时间。这种加工方式是节省时间的,如在众多物体中识别自己熟悉的一个物体往往采用平行加工。

5)决策:模式识别的第三个阶段。即判定哪个记忆编码同刺激模式是最佳的匹配,决策之后就达到了对模式识别的完全识别。

这时,一般地可给刺激“命名”,如看到“大”这个刺激模式时,给出它的发音。

莂14、模板匹配说: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与外部模式有着一一对应关系的模板,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与模板进行比较,匹配程度最高的模板(最大程度重叠)即被认为与外部刺激相同,外部刺激从而得到识别。完整的模板说加入了自上而下加工和预加工过程。

但仍有明显局限——模板数量巨大,记忆负担沉重,模式识别缺少灵活性、呆板。

蝿15、原型(prototype)是指头脑中存储着代表一组物体关键特征的表征,即表示一组物体基本成分的一种抽象的形式。原型匹配假设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模板,而是原型。原型与刺激模式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因此,模式识别就是要确定一个物体是否同原型相匹配,如果匹配了,这个物体就被识别出来了。

薈16、特征分析假设认为,各种刺激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是一张表,表上登记着该种刺激所具有的那些特征的名称,这种表叫做“特征表”。人的识别系统在接受一个输入刺激的信息后,首先对它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输入刺激具有哪些特征,然后把它们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一旦长时记忆中的某种特征表征与刺激特征获得最佳的匹配,这个刺激就被识别了。

羄17、“群魔堂”模型:2023年,塞尔弗里奇(,即群魔堂模型,形象的说明了模式识别的特征分析系统。这个模型认为,识别一个模式要通过几个阶段或层次。

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一些小鬼,他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工作,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一层小鬼叫图像鬼,它的作用是把外界信号登记下来,第二层小鬼叫特征鬼,它对图像鬼保留下来的映像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各种特征,以对字母的特征分析为例,有的特征鬼负责分析垂直线,有的负责分析水平线,有的负责分析角……一个特征鬼发现了正在寻找的某一特征时,它就喊叫起来。或发出信号,这个特征鬼分级的,第三层小鬼是认知鬼,认知鬼相当于前面说的特征鬼,认知鬼的任务是注意来自特征鬼的信号,寻找由特征组成的某一特定模式,因此,认知鬼代表一种模式,认知鬼如果发现许多作出反映的“特征鬼”是源于自己的特征,就大声地叫喊;否则叫喊的声音就小,或者不作声。

例如:识别字母q时,同时叫喊起来的认知鬼有q\o\r等,其中q的喊声音大。第四层小鬼交决策鬼,它要来自所有认知鬼的呼声,并决定谁发出的信号最多,因而识别出环境种出现的模式,还如上说,由于认知鬼q的呼声最高,而o\r的呼声次之,因而识别出环境种出现的模式,还如上说,由于q贝选中被认知出来,群魔堂型它似乎不够严肃,但有它合理的地方。

认知心理学复习

名词 概念 家族相似性概念 2分 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抽象的 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抽象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概念的家族相似性 2分 不同成员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最典型的样例就是具备最多共同特征的样例。1 试述选择型策略 8分 同时性扫描 simultaneous scanning ...

认知心理学复习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1.开窗 技术 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2.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3.资源限制加工 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 语义加工分析等,则增...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