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与立意

发布 2021-02-25 03:27:28 阅读 4168

a一般写作的流程:有意而作,自由度高(主题、篇幅、结构章法与语言自定)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流程:面对给定的材料,发现材料深层意蕴,结合阅读经验、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审题];提炼认识[立意];选择文体,选择语言体式,酝酿基本结构,行文与修改[写作]。

因此,不会审题,不重视审题,不重视审题的方法,想写好作文是非常困难的,优秀作家面对高考作文材料往往写不出好文章,原因在于他们太擅长自我立意的创作。平时写作能力很强的考生临场失利,根本原因不在行文那一关,而在审题关。

审题的三个层次:

全面细致阅读材料,理解材料表述的逻辑是审题(准、深)的前提;

审题(准、深)是立意(新颖、深刻)的前提;

立意(新颖、深刻)是写作(优异)的前提。

之所以把层次划分清晰,就在于提醒考生,审题是有层次的,不能随意忽略,更不能。

b如何审题:

a要理解材料的表述方式:首先从句式上切入:是单句还是多句(复句)?

单句判断隐含逻辑关系,是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较难;多句(复句)推断包含多重逻辑关系,虽然复杂却相对简单。命题人有意识淡化或省略关联词。因此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还原逻辑关系的过程。

而逻辑关系的还原意味着思维层次、思考深度的还原。

例】知识就是力量。

例】灵感来自每天尽可能努力的工作。

例】创造美好明天的方法就是今天开始努力。

其次从句子内容分析:是陈述事实,还是表明判断——是陈述的个别(单个、多个)事实,抑或普遍事实?是表明普遍判断还是针对性判断?

是先陈述事实,再表明判断?)这种表述凡是其实已经蕴含了深层指向。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不过,林中的大树总是和其他树保持足够的距离。

c如何审题准、深。

代入基本逻辑关系:假设、条件、因果。

为何只要代入这三种关系思考?从人类思维的基本形态看,最初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才开始归纳,发现了结果才寻索原因,后来才通过已知去推测未知。

换一个角度说,给我们阅读的材料,要么是一种(些)事实,需要我们去归纳出某种普遍性的结论。(其间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变化是【而且只是】得出普遍性结论的重要参数)

要么通过某个(些)事实,推出某种结论,所述的事实与结论之间隐去了“只有……才”“只要……就”“如果……就”“因为……所以”这样的推理关系,而我们已经潜意识习惯了这种推理思维,也就忽略了其间暗含的推理关系。

或者,根本不列举事实,直接给出一个(一系列紧密相关的)判断,要求考生去还原这种判断得出的过程与条件。

d如何立意新颖、深刻?

逆因果思维:这种因果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性?为何不能打破这种稳固的因果关系?如何打破?

假设关系反思:这种假设是否成立?是否必然成立?有无例外?例外源自什么?是人的原因,还是什么?

逆条件关系思考(加条件关系思考、减条件关系思考)

例】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正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例】立于山顶,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例】医生对病人说:“你的病已经……我们……准备后事吧。”把病人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

材料】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以是寻找引路人,以是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以是寻找自己。

材料】成长多痛啊!每次的成长,都要在自己的脸上画表情,而这表情又不是我们自己的。

成长多好啊!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对待世界,体察不同的个性,品味多彩的人生。

成长实际上是一种境界,有了它这个世界可能不再完美,但若没有它,这个世界肯定不完美。

材料】走过一段泥泞的小路,会留下许多大小不。

一、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个小小的印迹例都曾承载过一个人的重量,而一阵风、、一阵雨、一场漫漫风雪,便足以掩盖那地表的所有微不足道的痕迹。

材料】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材料】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

材料】一位古诗人写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一位哲人则说:

“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深广的人。”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有人曾完整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

在生活中,人们心里都装有各种“根”的故事,有着关于“根”的感情和认识。

格言】你只知道那些你所知道的,你不知道那些你不知道的。

例】成功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并努力作到极致,作到无人可以超越。

例】热情产生行动,而行动造就成功。

常见的僵化思维如:【张三这样做过,成功了;李四这样做了,也成功了(得到好结果);还有王五徐六都这样做了,也成功了(得到好结果)。(反例一般是张二李二王二不这样,没有成功或得到坏结果)所以,这样做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门径。

进而判断,我们只要这样做,就可以通向成功。因此,我们必须坚信;我们必须这样努力。】

稍微辩证深刻的是: 【张三这样做过,成功了。李四这样做了,也成功了,因为他不仅看到了张三成功所依托的各种条件,还注意到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而灵活变通;王五徐六都这样做了,也成功了,不过,人们往往只看到王五徐六的成功,而没有冷静思考他们对于时代环境的观察以及对于自我条件的变通发挥,未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这样做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门径,而关键在于要充分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积极灵活地利用现实环境条件,发挥成功经验的作用。进而强调,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走向别人那样的成功。因此,我们不仅要认可那些成功的案例,更要冷静思索每一个走向成功的人除了世所共知的机遇(品质),还必须有其独立思考和深沉的坚持,仅仅称道或援引成功的案例其实毫无益处。

】使自己的思路更深一层的基本策略:提出观点——正反论证,在你准备强调自己的观点结束全文时,必须自问:我这样做就一定能成功(得到好结果)吗?

生活的逻辑难道如此简单如直线?环顾身边或反观历史,那些不成功(没得到好结果)的人都是因为这一点吗?

这时不能不朝更深一层推进:其实,不仅因为那些成功(好结果)的案例在激励我,召唤我,而且因为那些不成功(坏结果)的案例在警醒我,如果不能以成功(好结果)的榜样激励自己,将更可能堕入坏的结果,正是因为怀抱对好结果的期待,才不能不努力坚持已经选定的榜样。

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与立意。课题 审题与立意设计教师 主备 胡思庆科目 语文。协备教师 裴雯君。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理解 审题与立意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2 学习 审题与立意 的方法技巧,指导写作实践。教学课时 2课时。一 审读关键词。作文题也是有 题眼 的。所谓的 题眼 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 启...

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2 指导学生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准确审题和立意。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准确审题和立意。教学手段 ppt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五环节教学。教学流程 一 导学 审题的目的。解读题目的指向,确定写作的角度 范围和目的。确定立意 由立意确定写作的内容和...

高考作文审题与立意

审题 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反映出考生理解命题意图 联系社会生活的才智,显示着考生发掘隐含信息 透视事物本质的能力。审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虽然近年来作文命题有淡化审题的倾向,但是 淡化审题 不等于可以 忽视审题 考生的思路一旦 信马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