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发布 2019-07-22 04:18:00 阅读 4600

慈溪实验高级中学许娜芳 315300

庄子·天地篇》里有一则著名的寓言: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契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这个寓言故事中的“玄珠”,象征“道”、“真”;“知”象征“思虑”、“理智”;“离朱”,是黄帝时传说视力最好的人,象征“视觉”;“契诟”象征“言辩”;“象罔”则是指有形和无形、虚和实的结合。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用任何一种片面的求索方式都不足以让人获得对“道”“真”的把握。由此来看语文教学,任何一种精美的教学方法或许都不足以使学生长久留下深刻的影响。

长久以来,作文教学不仅捆扰了学生写作,一旦上作文课,很多学生顿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在两节课内应该完成的作文,往往花大半节课培养所谓的灵感,花半个小时查找资料,翻看优秀作文,所剩无几的时间,索性把作文延迟到课外。但作文一旦停手,往往再拿起笔去写就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

有些学生虽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但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满纸“伪化的情感”,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一番无病呻吟的“浅吟低唱”,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全然没有高中学生应该有的朝气与纯真,口必出“李白”“屈原”,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再也听不到自我的声音,再也感受不到真我的心灵;同样,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无从着手,有的老师宁可让学生多做几张练习,也不愿多上一节作文课,有的老师在作文课之前临时抱佛脚,对作文教学缺乏一个系统而又明确的计划步骤。为何会如此?**原因,是作文教与学的脱节。

如今,倡导的新课程理念对作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无疑为老师的如何教和学生的怎样学指明了方向,而如何在当下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 创设美的课堂,沟通学生的心灵情感。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独有的优势,创设美的情境,拨动学生心灵深处共鸣的弦,弹奏语文课堂和谐的音符。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一定是老师讲评,学生写作,单纯发一两张资料。面对几张白纸,学生不是挠耳做沉思状,就是翻看资料苦苦思索,文思往往就会敏感的关闭。作为主导的教师,必须导之有方:

导其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眼**,动手写作,让学生的眼、耳、口、心甚至鼻这些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比如:有一次高三作文话题训练“人与自然”。应该说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学生对这方面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都距离自身遥远而缺乏真情实感。

星期五两节连排的作文课,我把他们带到多**教室,让学生**影片《后天》:当罕见的飘雪出现在印度,当雹灾重创日本东京,当龙卷风横扫美国洛杉机,当大水排山倒海般地冲入纽约市,当自由女神像手中的火炬被冰封住变成了“冰淇淋”,当万吨巨轮随着水流驶进街道……学生张大了嘴巴,两只手不自觉地揪住衣角,被片中所呈现的毁灭性大灾难所震惊,看完影片甚至有些人还惊魂未定地拍着胸脯。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共同围绕影片**:

有的学生注意到了影片中父与子之间的亲情,有的学生察觉到了灾难中人类互助善良的一面,有的学生留意到了不同阶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更多的学生觉醒到了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看后都觉得有话要说,有话可写。一堂作文课,无须老师绞尽脑汁,学生自然而然把写作当成了一种内心情感倾诉的桥梁。

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回归现实、认识现实,这是“双赢”: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作文课,激发学生积极性,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沉淀在作文中。

二、 沟通美的情感,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如何**。

在潜移默化感染他们,不仅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

首先,利用教材进**感教育。高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了许多很好的情感实例: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死是终究会到来的事”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思考以及生命内涵的追求催人奋进;《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分析的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令人折服;《泪珠与珍珠》中琦君“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感受泪珠中蕴涵的真、善、美,懂得要爱和感恩这个世界;……郁达夫曾经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此来教导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享受美的感觉,积累美的体验,从而达到美的内化,成为学生内在品格的自然组成部分。

其次,借助语文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进**感教育。用“帝王蛾”的故事引导他们体味过程的艰辛,用“凄美的放手”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来勾起他们对生命中弱势群体的热爱,用社会热点话题来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再次,拓展文化形象挖掘深层次内涵,在美的愉悦中,进行跨越时空限制的心灵沟通。语文教材再加以读本素材,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无不在熏陶我们每一位学生,勾起他们心底那抹最敏感的情弦:如蟋蟀、明月融合着乡愁,如梅、竹、菊松等孕育的气节,如折柳、长亭、霸桥等组成的离别,如莺歌、燕语、阳光、春天体现的希望……

三、 学会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刘勰《文心雕龙》有言“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宋代朱熹也曾说“读得韩文熟,便作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作出苏文的文字”,这些话不外乎一个思想:美的文章读多了,自然就会有自己的思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模仿-创造”。

那么如何模仿呢,唐代诗僧皎然说“为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所谓“偷’,其实就是模仿,学会巧移他人思想为己用。

利用班主任的身份优势,让每一位学生《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每星期开辟一节专门的阅览课,读读,摘摘,想想,评评……不定期的发一些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会思考自己,如这学期开始我就发了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贾平凹的《读张爱玲》、《才女---陆小曼》,适当引导让学生觉得有话想说,特意开设了专题课,引发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李喜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害怕写作价 激励的作用。批语要体现鼓励和赞美,如 这一段太好文,谈作文就害怕。究其原因,学生有如下几种回答 了 此处描写精彩极了 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会看。困惑之一 觉得没什么可写。常常在接到老师布置的写到你的过人才华 能够感觉得到你有极好的写作天赋...

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谈作文就害怕。究其原因,学生有如下几种回答 困惑之一 觉得没什么可写。常常在接到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后,愁眉苦脸,翻拣各种各样的作文书,然后东抄写一段,西抄写一段,加上自己临时冒出来的一点想法,拼凑成一篇作文。困惑之二 不会运用材料。每次写作文的时候...

创新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创新课堂。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写作,教师没有兴。趣去教授写作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真实现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创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细 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一 人。和学习的有一 人。要知道,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对于生活的真实性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