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发布 2020-12-26 10:55:28 阅读 8972

厘米的认识。

一、 教学目标。

1.感悟1厘米的长短,并学会测量的方法。(整厘米数)

2.在实践中感悟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3.在研究的历程中获得知识、情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教学具准备。

数学书、边长是1㎝的正方形纸片、棱长是1㎝正方体木块、小刀、尺子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初步体会长度的含义。

1.你今天早上是怎么到学校来的?

自己走来,骑自行车、开车)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是自己走来的?有的同学却需要家长骑车开车送来呢?

2.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两个同学背靠背,站在同一起点上)

生:他们在比身高。左边的同学矮,右边的同学高。

3.看到这两支铅笔你想说什么?

师:看来我们的家离学校有远有近,身高有高有矮,铅笔有长有短。道路的远近、身体的高矮、铅笔的长短这些指的就是物体的长度。(板书:长度)

二)初步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1.讲小故事。

师:如何测量长度呢?生活中我们有时用拃和庹来测量。请听一个小故事。

河马到熊猫商店去买皮带,小熊猫用量完后说:“你的腰围有四庹长。”小熊猫冲着伙计喊道:

“量一条四庹的皮带来。”小松鼠一庹、二庹……认真地量着,量完后兴致勃勃地给河马,结果却太短了。小松鼠百思不得其解,“我是按4庹量的,怎么会短呢?

”熊猫老板埋怨小松鼠做事不认真,小松鼠委屈极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河马的腰围是一样的,小熊猫、小松鼠的一庹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生2:一庹的长短有大有小,是不确定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与小松鼠认真不认真无

关。师: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而且要有标准的测量工具去测量,才不至于出现差错。

师:我们曾经量过身高,你还记得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厘米”就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特别突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在试误中明白深刻的道理】

2.亲自操作。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三)认识尺子,帮助学生形成厘米的表象。

1.认识1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尺子,上面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提出问题。

老师讲解我们在尺子上看到的数叫刻度,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刻度线。(电脑课件闪烁演示)在尺子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叫一厘米。厘米还可以用国际上统一的符号cm来表示。

1厘米就是1cm。

师:你还能指出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学生回答后,找学生自己概括,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尺子上的一厘米?

2)建立1厘米的表象。

让学生从桌子上的小棒堆中,挑一个长1厘米的小棒。拿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看看1厘米有多长;然后,把小棒拿开,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厘米的长短。

接着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最后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1厘米”

1)老师先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2)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大小接近1厘米?要求: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学生回答: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电灯开关上的钮宽度大约是1厘米,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

2.认识2厘米。

老师提问:2个1厘米是多少?在直尺上找到2厘米的长度。

学生回答:在直尺上隔一个数字就是2厘米,用后一个数字减去前一个数字是这之间的长度就是2厘米,如2厘米就是从2厘米到4厘米,或者从3厘米到5厘米。

3.认识几厘米。

师:请你在直尺上,想找几厘米就找几厘米,说给同学听。

生1:从0刻度到刻度10是10厘米。

生2:从刻度2到刻度15是13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13厘米的?

生2:用15-2=13厘米。

生3:从刻度2到刻度6是4厘米。

生4;刻度15是15厘米。

师:1厘米指的是长度,刻度15指的是一个点,应该说从0刻度到刻度15是15厘米。

反思:这里的及时纠正目的让学生区分一个点和一条线段。如果仅指刻度15,那时一个点,是没有长度的】

四)测量物体的方法。

1.测量物体的方法。

师:估计小棒大约长几厘米?到底是几厘米呢?我们来量一量。(独立测量)

生: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实物投影展示)

师:这三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哪种是正确的?在测量时,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1:从尺子一端开始测量。量的不准确,应该从0刻度开始量。

师:如果从2刻度开始量,行吗?

生2:可以。只不过需要在做一次减法;而从0刻度开始量,就直接可以看出物体的长度。

2.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次黄色纸条的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从而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 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教学设计以此为基础,着重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量。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的第一节内容。教学思路 1 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皮亚杰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认识厘米

教育资料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认识厘米。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第48 4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2 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或画出整厘米长的线段。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及估测能力。教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