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发布 2020-12-25 04:16:28 阅读 7989

【甲】 林嗣环《**》

乙乔山人善琴。

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

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一、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2.、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 **人坐屏障中 (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 遥闻深巷中犬吠 ( 4)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 5)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6)于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用原文填空。

甲】文中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之“善”的语句: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2)妇抚儿乳3)儿含乳啼。

4)以为妙绝5)宾客意少舒6)稍稍正坐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百千齐作9)曳屋许许声10)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11)不能名其一处 12)奋袖出臂 1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14)两股战战15)几欲先走 16)善**者 17)会宾客大宴18)施八尺屏障19)既而儿醒20)众妙毕备21)群响毕绝。

22)款扉扣之 23)今客鼓此

三、句子翻译。

1、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2、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5、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9、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0、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四、根据文意作答。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诗歌积累。一)用原文填空。

琵琶行》开篇就用两句叙述秋夜江边送客的环境,渲染了送别时凄凉愁惨的心情运用互文修辞手法,举杯对饮,却无**相伴,为琵琶女出场做铺垫直抒胸臆,借江中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连用动词生动表现诗人惊喜之情和急于与琵琶女相见迫切心情的是。

精炼而传神地描写了琵琶女出场的姿态,曲折细腻地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又不得不出场的矛盾心理两句是对琵琶女弹奏的神态描写,似乎在诉说心中辛酸往事,而是动作描写,体现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娴熟运用比喻修辞将抽象的**形象化,粗弦沉重雄壮,细弦轻柔两句进而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声音的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灵活多变,显示出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描绘了声音暂歇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境界;继而是激越、雄壮的乐音,把演奏推向高潮;演奏结束两句,诗人用听众的反应和景物描写,营造了秋夜悄然寂静的环境,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二)完成下列各题。

1、“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

3、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属于什么描写?这种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默写杜甫《赠花卿》。

赠花卿。5、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6、补全下列诗歌。

李白。西下峨眉峰。

7、(1)上面诗歌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8钱起在《省试湘灵鼓瑟》中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芳的是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表现的诗句是。

9、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10、《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用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悲凉的氛围,把悲愁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用拟人修辞手法,把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融入诗中;而借用典故喻己,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5 孔乙已。鲁迅。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2 学习 通过人物的外貌 语言 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型选择。说读课型。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步 读课文,说内容,整体感知,第二步 读课文,说句子,揣摩语言,第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一纸化 教案。编者 韦金贝 2011.9.23 教学目的 巩固本单元基础知识及复习议 阅读。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每小题3分,共2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襁褓 b o 成吉思汗 h n 亵渎 xi 重蹈覆辙 ch n b 旁骛 w 弥留之际 m ...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名人怎样对待事业 爱情?名人眼中的名人是怎样的?名人是如何与他们的孩子交流 同他们讲道理的?本单元选择近代几位中外著名学者的演讲词或家信,带领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对人生 对爱情 对艺术 对信念的种种理解和阐释,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 人教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