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并熟练背诵《游子吟》一诗。
2、能借助文插图、联系文内容理解《游子吟》诗文的内容。
3、主动识字,注意字的结构、位置,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试着能用“忙着”一词说几句完整的话,并联系文中的句式举一反三地进行句式练习。教学重点:
能借助文插图、联系文内容理解《游子吟》的具体内容。教学难点:
对文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由文及己,感受生活中的母恩。第二时教学过程:
一、一首诗两幅图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前板书: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名叫---孟郊。
师:什么时候,他写成了这首小诗呢?填空屏幕出示句子:在他(
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小诗?(指名学生读)2师:小朋友,你们谁知道这首诗孟郊为谁而写呢?出示描写母亲的词和短语:缝补衣裳一针针一线线几根白发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出示描写孟郊的词和短语:抚摸着衣服注视着针脚眼睛湿润沐浴着阳光的小草。
3、师:孟郊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小诗呢?
出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师:是的,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板书:铭记)
联系上下文理解“铭记”的意思;并出示词典中的解释。
4、激发学习兴趣:是什么样的恩情让孟郊牢牢记住,永生难忘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跟着孟郊一起去用心感受母亲的恩情吧!题一起读!
二、两个画面三句句子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慈爱、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画轴形式打开)师:诗的第一句谁能读好?出示孟郊图。
师:图上的孟郊背着包袱这是要干什么呢?理解“游子”一词。
师:此时他的妈妈正在做什么呢?练习说话:忙着。2、导学:儿子要远行,母亲忙着缝补衣裳,这是一多么普通的事情,为什么会让孟郊永远铭记呢?3、再次出示母亲缝补图。
过渡:读一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发现和体会的。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慈母”
4、比较句子,体会“一针针一线线”用词的精准。出示句子: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缝着。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小结:是的,两个针,两个线更加说明了针脚是又细又密的,这叫“叠词”,以后在学习文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词。
师:母亲就这样缝着,缝着,夜更深了。小朋友们,你们说这一针针一线线满满的全是什么呀?(感受慈母之情)生:母亲的爱母亲的情。
6、诗文对照:理解诗句:临行密密缝。
师:母亲深夜缝补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孟郊脑海中,铭刻在了他的心田里,这个画面孟郊把她化作诗的语言就是哪句呢?(师—这就是指黑板诗)生2:(对)—临行密密缝。
小结:小朋友真是会读书,读读文就自己读懂了诗句。其实,我们学习文包诗就可以这样读读诗句,读读文,结合文内容来读明白诗句的意思。
7、举一反三,句式练习:师:母亲一边缝着,一边想着。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指名学生读)
师:这样想着,手中的阵脚缝得就更密了。她还会想什么呢?(启发学生回答)
出示句式填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也不知道更不知道。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连这省略号的意思也读懂了。点红:
师:母亲担心这个,又不放心那个,中国有句古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母亲就这样缝呀缝,不知不觉天就亮了。8、出示:插图二(画面二)清晨送行。
师: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你们看(出示:插图二)她望着孟郊会说什么呀?生: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体会母亲的心情读)诗文结合,理解:意恐迟迟归。
师:母亲也最担心——孟郊不能早日归家这就是诗句中的——(指黑板)意恐迟迟归理解“意恐”
9、回顾总结: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这几句话,再一次感受母亲的深深的爱。
出示: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板书:做想说。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分别请三个学生读。
师:原来,母亲的慈爱化作了缝缝补补,母亲的慈爱是内心担忧和挂念,母亲的慈爱还是一句句叮咛和嘱咐啊!0、迁移运用,句式练习。
出示2: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他。
师: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能不能也学着文的样子来说一说呢?
师:这样想着想着,听出来了,孟郊感动了,怪不得他眼睛湿润了。
三、一句比喻诗文对照深刻体会母亲的恩情、出示插图三:
师:这时候太阳出来了,出示段3,谁来读。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生机勃勃”师:小草这么生机勃勃师因为——?
师:看到这太阳和小草孟郊就想到了自己,想到母亲: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指。
名读)师:小朋友你们读懂了吗?什么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
句子里谁又像是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呢?
根据回答板画:小草)2、师:结合文回顾所学成语。谁再读读这句话?
师:太阳的恩情,小草报答得了吗?
师:母亲的这份慈爱,孟郊觉得报答得了吗?(报答不了)
师:是的,这份情太深,这份情太重,这就是——恩(板书描红)
这是母亲的养育之恩,让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3、由文及已,深入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这样的爱也时时处处包围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句式练习:
当我肚子饿的时候,妈妈忙着(),
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请啊!
师:这时候,谁就像沐浴阳光的小草呢?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忙着(),
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妈妈的恩请啊!
师:这时候,谁又像沐浴阳光的小草呢?师:
想想妈妈爱我们的每一个瞬间,谁来说一说?当我(),妈妈忙着(),4、结合文,联系生活感受,理解诗句的最后一句师:慈母的爱太深,太重,太多,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阿!
你们觉得报答得了吗?孟郊也跟我们一样想的,他也觉得报答不了读文句子这句话孟郊用诗的语言是怎么表达的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你们是一群有心的孩子,看来都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用心体会这首诗,感受深深的母恩吧!(谁来读读这首诗)
背诵诗句并吟诵。
四、五个生字,两种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一)出示生字:永寸、师:谁来认一认,读一读。
2、师:小朋友们,这两个字都是——独体字。
我们要想把独体字书写好看,有一个秘诀,就是——“稳”师:想要写得稳当,就要写好字的主笔,立定脚跟,才能身子直,直了看上去才有力,才精神。屏幕出示:横折钩横。
师:小朋友看这两个字的主笔,要写得挺拔、有力哦,整个字看上去才稳当。
3、那么接下来,请小朋友书写(二)出示生字:迟恩补。
师:请小朋友再来认认这三个字,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半包左右上下)
师:有上下结构、办包围结构、左右结构,我们书写这类合体字的时候,也有一个秘诀,就是“匀”)
就是要把每个部写匀称,这样看上去才和谐,才舒服。那怎样才能把每个部些匀称呢?就是要做到“前紧后松”。
比如“恩”字,我们书写时先写哪个部分的?“因”,对的,写上面“恩“的时候就要写的紧凑一点,再写下面心字底的时候,就要写得舒展一些,看上去才匀称、稳当。(老师范写)2、学生书写。
3、引导学生自己来实际运用识字方法。
师:同样的道理,我们写“迟”和“补”的时候,虽然结构不同,他还是可以用上“前紧后松”这个诀窍哦,谁来说说,该怎么写才匀称呢?
二年级语文教案 母亲的恩情
教育资料 二年级语文教案 母亲的恩情2 一 课时目标 1 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 忙着造句。教具准备 多 课件。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 学习课文第一节。1 指名读。2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 句你读懂了什么?板。教学过程。书 孟郊要出远门 你知道他...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母亲的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 恩情 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本课围绕 游子吟 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 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