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二年级语文教案:母亲的恩情2
一、课时目标:
1、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教具准备:
多**课件。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句你读懂了什么?(板。
教学过程。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
(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自我加减。3、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
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教学过程。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自我加减。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二、教具准备:
多**课件。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二年级语文教案 《9 母亲的恩情》教案
9.母亲的恩情 教案。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情感。2.珍爱母亲的情感,体会孟郊的思念母亲的心情。第二课时。一 复习。1 齐读课文。2 听写生字。3 出示 游子吟 指名读,齐读。二 细读课文。由诗入手,结合课文,理解诗意 1 学习第5自然段。1这首诗是谁写的?孟郊 2默读课文,思...
二年级语文教案 《母亲的恩情》教学案例
母亲的恩情 教学案例。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片段 师 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母亲的恩情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 第二小节,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生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师 为什么?生 忙着 一词体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师 你说得真好,谁能用 忙着 ...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二年级下册 母亲的恩情 教案。教学目标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文并熟练背诵 游子吟 一诗。2 能借助文插图 联系文内容理解 游子吟 诗文的内容。3 主动识字,注意字的结构 位置,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4 试着能用 忙着 一词说几句完整的话,并联系文中的句式举一反三地进行句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