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发布 2020-12-10 23:48:28 阅读 926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材简析。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线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分类以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物品的面,结合角的各部分名称及时抽象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和丰富角的表象。注重以角的各种变式,促进学生在辨别和比较中逐步完善角的认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感知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体验认识几何图形的一些基本方法,不断积累几何图形的操作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常见物品和情景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

2.让学生在制作活动角和比较角大小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影响角大小的因素,能直观地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积累认识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4.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能正确地区别角,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知道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知道影响角大小的因素以及学会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用具。课件、手工袋、三角形、五角星、三角尺、图钉、硬纸条等。

设计理念。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角,但头脑中对角大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缺乏系统的认识。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的表象,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活动总是由感知——表象——概念形成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设计是主要以具体的实物、形象化的图形、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体现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另外,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摸图形游戏引入新课,紧扣角的基本特征和角的大小,通过“指角——摸角——画角——做角——比较”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则体现“做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摸图游戏。

出示纸工袋(装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卡片)

1)谈话:纸工袋里藏着一些手工做的图形卡片,你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吗?

2)指名学生摸出三角形和五角星。

3)引导:你怎么一下子就摸出来了,能说说有什么窍门吗?它们分别有几个角?

4)指出:三角形有3个角,五角星有5个角。

2.揭示课题。

到底什么是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摸图形”的游戏情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能使学生马上进入积极亢奋的学习状态。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就能摸出相应的图形卡片。

对摸图方法的交流又可以巧妙地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实践**,形成表象。

1.直观感知。

1)指角。谈话:谁能把三角形和五角星中的角指给大家看!

指名学生到台前指一指三角形和五角星中的角。

说明:指角时要用手指从顶点开始沿两边指出角,或者在边与边之间用手指比划弧线来指角。

2)摸角。学生分组拿出纸工袋中的三角形和五角星,用手摸一摸角。

提问: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指出:摸起来尖尖的地方是顶点,角的两条边摸起来是直的。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指一指、摸一摸物体表面上的角,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角产生更真实、清晰,也更直接的感知。

这种以外在的“动”促进思维内在的“动,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2.抽象图形。

1)画角。讨论:怎样把三角形或五角星上面的角画下来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画角的方法。

明确画法:可以沿着角的边把角画出来。也可以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个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最后在角的图形里画“弧线”表示出角。

教师示范画角。

设计意图:联系物体表面上“角”的形状画出角,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画角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凭借,有利于学生从实物中逐步建立有关角的清晰表象,初步获得角的概念。】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说明:刚才画角时的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作角的两条边。

学生试着画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丰富表象。

1)出示情景图。

谈话: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上也藏着一些角,谁能找出来给大家看!(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完后课件显示)

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表面能见到角?(学生自由说,师生评议)

3)辨析:牛角、眼角也是数学中的角吗?为什么?

说明:数学中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有了抽象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情景图和生活中找角使学生从抽象又重新回到了具象,这样的找角活动能够丰富学生对角的表象。另外,在区分牛角、眼角的过程中则又顺势帮助学生明确了角的概念。

】4.操作深化。

1)做角。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手工袋,思考:如何利用提供的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做一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做法,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比角。展示学生做出的角,并比一比角的大小。

思考:制作角的材料相同,那为什么做出的角会有大有小呢?

指名上台演示并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启发:把角的两边张开些,角就会变得怎么样?(变大)把角的两边收拢些呢?(变小)

追问:要想把角变得大一些该怎么做?变小一些呢?(指名学生操作说明)

指出:角的大小和它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设计意图:“做数学”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做角和比角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结合活动角的动态操作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对影响角大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思考。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摸索,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下面那些是角,那些不是?

提问: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说明判断的理由。

明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

2.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学生独立找出每个图形的角并数一数,填一填。

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指一指找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下面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提问:怎样比较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角的大小?(借助活动角或手势说明)

启发: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各张开了几个大格?张开的格数越多说明什么?

指出:分针和时针张开的格数越多,说明角两边叉开越大形成的角就越大,反之越小。

4.比一比,说一说,下面的角与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

估计:学生猜一猜题中的角可能与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

提问:怎样用三角尺上的角与题中的角进行比较?(课件演示用三角尺比角的方法。)

验证:学生拿出三角尺比一比,验证估计的结果。

5.拿出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课件演示折角的方法。

思考:要折出更大的角,应该怎样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呢?

同桌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比一比。

全班展示学生折出的角,比比哪个角大。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围绕角的判断、角大小的对比展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角的本质特征,也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认识图形的经验。】

四、互动评价,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角的?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你对自己学习中哪些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直的。一个顶点,两条边张开些,角变大。

收拢些,角变小。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一 交流预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 那你在生活中听说过或见到过角么?能举例说一说指一指吗?墙角桌角五角星三角形,指出三角形的角 小结 角 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过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它,研究数学上的角。二 互助 1 小组活动 做 角 说研...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能独立用直尺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于实践的思想。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执教 大方县第二小学徐娟。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84 85页例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