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角教学案

发布 2020-12-04 16:53:28 阅读 6815

课题:认识角。

版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单位:微山县昭阳荷韵小学备课人:陈寅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法:

教师准备:三角板,剪刀,活动角,圆纸片,五角星纸片等。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圆纸片,绳子等课型:新授课。

学案一、你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为什么叫五角星?

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吧!

教师活动。含学法指导)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很多图形,今天老师就考考你们(在黑板逐一贴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师:(出示五角星形)那这个呢?

师:哦,真厉害,谁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

师:真聪明!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揭示课题并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

生:五角星。生:因为有五个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二、**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

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注:学生指角的过程有可能只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

生:到前面指角。

学生指角的过程有可能只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

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

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三)小组合作,折角1、折角。师:(出示一张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小组讨论。

同桌互相指角。

小组内互相指角。

打开课本自学。

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折一个角。

你发现角怎么样了?

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

观察角,比大小。

重叠角,比大小。

2.体会角的大小。(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

出示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课件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的角,找两个同学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同学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

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回答。学生比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

做出比老师的角大的角。

这样的角小了吗?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4、课件出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学生做角。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学生尝试画角。

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

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边。顶点。

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年级 认识角导学案

莲花小学导学案。1 认识角 学科 数学年级 二年级主备人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几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渗透数学模型思想。2 通过观察和操作,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观察 判断能...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 认识角 教学反思。二年级 认识角 教学反思。认识角这一课,听说是很经典的老课例,作为二上,其实有着不小的压力,现在就这一节课的反思做一个梳理。1,经过了仔细研读教参,教材以及从贾老师的一上中学到的亮点。特别是课研讨。最终经过整理确定了上课思路和流程。较满意的地方是思路还算清晰明了,有层次感。...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 认识角 教学设计。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邹丽萍。一 教材。1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下册 第八单元认识角 第73 76页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 教材分析 学习是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而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