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例1~3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使学生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察,在实际测量中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做事要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宽1厘米、长度分别是10厘米、11厘米的两张纸条、投影仪(或幻灯)。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图钉、小棒、短绳子(不短于20厘米)。宽 1厘米白纸条:红色1张、长5厘米:黄色1张、长8厘米:白色(长度不限)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教师拿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学生通过比较,说出哪枝长,哪枝短。)
设疑:谁知道这两枝铅笔究竟有多长?
2.猜一猜,这两张纸条,哪张长?哪张短?(在小黑板上贴出两张纸条,一张长10厘米,竖贴,一张长11厘米,横贴。学生可能猜竖着的一张长,也可能猜两张一样长。)
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
引入课题:物体有长有短,要知道物体的长度(板书“长度”,需要用尺量像铅笔、粉笔这样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今天我们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
二、**新知。
1.认识米尺。
1)教师出示一把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
接着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指导观察:尺上刻着的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上有几种长度不同的刻度线。尺上除了刻度线还有什么?
这些数对着哪种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尺上的数都对着较长的刻度线,从左边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尺上最左端的刻度线对着的数是几?(这叫尺的0刻度。)
3)从0到1,从1到2,从2到3……这样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间隔是不是相等的?(可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把学生尺放大在屏幕上,便于指导学生观察。)
从0刻度线到对着1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1厘米。(板书“1厘米”),从1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从2到3呢?……从9到10呢?
4)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我们从米尺上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动脑筋、想办法,用你们的学具(小棒、纸条、图针、绳子等)或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告诉大家1厘米究竟有多长?你怎样记住1厘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巡视指导,可启发学生发现纸条的宽是1厘米,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长1厘米,也可以剪下1厘米长的小棒或绳子,观察1厘米的实际长度。
小组活动后,请各小组说一说你怎样记住 1厘米的实际长度,用手比划给大家看看。
2)在尺上指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分别说出从几到几),启发学生思考:从0到3是3厘米,从5到8也是3厘米……然后用手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大约长度。
3.学习用尺量长为整厘米的物体的长度。
1)看投影,说出铅笔、纸条的长度。并说出是怎样看出它们的长度的? (如果没有投影仪,可以用幻灯片代替。)
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它们的长度是几厘米的?
2)教师在投影上出示长11厘米的纸条。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怎样用尺量出它的长度?
请一个同学上来量一量,要让大家能清楚地看出纸条有多少厘米。(指导学生把尺对着纸条放好,大家说出纸条长几厘米。)
3)小组活动:自己动手量一量,互相说一说量的方法。比较哪种量法最好。
分别量出学具盒里的红纸条(5厘米)、黄纸条(8厘米)、铅笔(约18厘米)的长度。把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并说明你是怎样量的。
大家来总结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填上得数。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量,先量手掌的宽,再量一扎长,把量的结果填在书上。(不是整厘米的,看最接近几厘米。)
3.先估计长度,再量一量,拿出数学课本,先估计它的宽大约几厘米,长大约几厘米。(可以用手掌的宽度或一样的长度比一比。)请几个同学说出估计的长度,然后用尺量出正确的长度,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把结果填在书上。量长方形的边长时,启发学生想一想,只要量出哪几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四、实践活动(动脑比赛)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绳子。现在要从绳子上剪下18厘米长的一段,可是学生尺没有18厘米,怎样才能正确量出18厘米呢?看谁的办法最好。
办法最好的,给予奖励,(例如先量出9厘米,从9厘米处折成双段剪下。)
五、小结:说一说这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简要小结。)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量。学生对物体的长、短已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学会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从问题引入新课。通过比较铅笔、纸条的长短,设置疑问:它们究竟有多长?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
新课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米尺。通过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尺,有序地认识尺上的刻度线(主要是厘米刻度线)和它所对的数,在尺上指出 1厘米、2厘米、3厘米……尺上左端的0刻度表示起点,量物体的长度从0刻度线开始。
第二层次,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通过小组活动,借助学具(小棒、纸条、图钉等)、手指,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长的表象。
第三层次,学习用厘米量。先通过两次投影读长度,引导学生思考用尺量长度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认识线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
1、 谈话引入:
刚才田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学生兴趣。)
2、 操作观察,并小结:
a、请小朋友拿出这条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条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
b、大家把这条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板书:直的)
c、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d、生演示,师说明: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领读两遍。)
我们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齐读端点两遍。)
3)体验感知,认识线段: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右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b、好,交换!请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左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呢?
c、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吗?
4)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画。(师画线段。)
5)寻找身边的线段。
①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②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看谁先找到!(可动手摸一摸)
③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记住线段的样子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吗?好,下面老师就考考你。
2、练习:1)47页想想做做第一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理由呢?)与所处的方向位置无关。
2)看来大家真的记住了线段的特点,那你能数出图形中的线段吗?
47页想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二、尝试创造,学画线段。
1、尝试画:小朋友数线条数得又对又快,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的样子画下来吗? 自己试一试,画一条线段,千万别画走了样。
2、交流画法。肯定不同画法,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只要别走了样。(直的线。)
3、创造画:除了用尺可以画线段,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提示:
能利用你手边的一些物体吗?)请你用最喜欢的工具再画出一条线段,看谁画得又好又快!(巡视时要指出有的不行。
)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
1、听说小朋友们会画线段了,豌豆先生急着要考考大家。
1)47页想想做做第五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引导:每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两头不能超过端点。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三个点,画了三条线段。
2)47页想想做做第六题。给你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呢?四人一小组,先猜一猜交流一下,再画一画验证一下。
2、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下面我们要玩的这个折纸游戏可是要动脑筋的,想试试吗?(47页第四题。)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照老师的样子折一折,再打开。(摸。)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最长的一条吗?你还能折出比原来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
(每次折好后摸一摸。)
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四、总结全课。。
好了,有趣的折纸游戏到此结束。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走进生活,发散练习。
1、还记得田老师刚上课时说的话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由它,我们就学到了有关线段的知识。
2、请小朋友看好(师生演示),如果拿这条毛线这样咔嚓咔嚓剪两次,你猜猜会得到几条线段?动手剪一剪,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得到了几条?
为什么?(线段的特点。)那剪三次得到几条?
四次呢……
二年级上教案
教学计划。一 学生情况分析。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新起点英语的第。一 二册,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语感,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只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稍差,不敢张嘴说,对学英语缺乏足够的信心,班里学生水平不一。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外面辅导班的学习,英语水平比同班同学要好,所以学习的积极性更...
二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完 100以内加减法 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的知识技能是100以内的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并。不仅仅是计算的方法和技能,还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的含义,发展数感,逐步形成解决问...
二年级上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教案。一 键盘与指法键盘与指法是在鼠标学习基础上对计算机输入设备 输入方法的深入。正确规范的输入是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它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是整个信息技术最核心的技能目标之一。键盘与指法模块分为键盘认识和基本指法学习与训练两个部分。本模块教学总目标 1 了解计算机键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