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0-11-27 14:32:28 阅读 8390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必修一。

课程类型:小学语文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三年级上册语文》

授课时间: 89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二七区艺术小学三五班学生。

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认识200个,会写300个。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并善于积累优美词句,为习作打基础。

4、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6、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于想法。讲述故事力求生动。

7、留心周围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的使用。

课时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时。

课文1—2472课时。

习作1—816课时。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 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

二)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三)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等活动。

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课时安排。

讲读课两课时,自读课一课时。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主要通过校本作业,谈话等途径实现。

课程评价】1、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3、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

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4、结果处理:

需努力的同学不能获得学校图标,补考成绩合格者方能获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2018 2019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语文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河洛镇实验学校。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适用年级 三年级。设计教师 李巧芳。设计时间 2018年8月。课程背景 学情分析 从整体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当然也避免不了好坏之分。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语文课程类型 必修。教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三年级。教学课时 105课时。设计者 卢晓文郑州市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背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授课教师 背景。人教版三年级 语文 上册 既要完成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第三学段的阅读做准备。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减少,阅读课文的数量则有所增加,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