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

发布 2020-11-26 13:44:28 阅读 3166

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利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学习,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增加了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的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同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单位,会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课件、刻度尺、数学课本、1分硬币、**卡、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师:同学们,还记得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吗?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

生用手势比划。

师:同学们都做得不错,那你们知道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吗?可以动手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可以发现测量结果不一定是整厘米数,为了让测量更精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师:你知道1毫米是多长吗?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到**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师: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厘米=10毫米。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师:同学们对毫米单位有了了解,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学生填写后,老师巡视引导。)

学生填写数学课本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师: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的线段。

b、先在刻度尺上找出37毫米的位置,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理由。

2.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改变课本中原有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来呈现课本所要学的内容。而在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估计测量身边的事物如数学课本的长和宽,这就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亲近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把教学融于实践,融于生活。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换算。

3.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难点:能正确换算米、分米、厘米、毫米。

课件、刻度尺、吸管。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请大家比划比划,这些长度单位大概分别有多长?

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字。

橡皮长5( )教室长8( )玻璃厚4( )铁皮厚2( )

1厘米=( 毫米 30毫米=( 厘米。

2厘米2毫米=( 毫米 35毫米=( 厘米( )毫米。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我们今天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那么1分米究竟有多长?待会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2。

师: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找出10厘米有多长。(指出10厘米=1分米)

师:请同学来量出这根吸管有多长?(自备一根吸管,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并画出1分米的线段。

师:请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是1分米长?

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然后每10厘米画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1米里有几个10厘米?几个1分米?(生答)

师小结:1米=10分米?(生答)

毫米、厘米、分米的换算。

师: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总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1.填空,并说一说为什么。

30厘米=( 分米 8米=( 分米 90毫米=( 厘米。

2.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3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该题,派代表回答,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新知识又有什么感受呢?

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此环节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体验乐趣、体验成功。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算一算、议一议,使学生建立起分米的概念,丰富自己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第3课时练习课(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

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参与长度单位间关系的整理过程,在**交流中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难点: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课件。师: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师: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约有多长?

师:你能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师:同学们都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1.你会找吗?你能从尺上找到15毫米吗?38毫米呢?

让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5毫米和38毫米。

2.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

3.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题。

4.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题。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练习的过程也是知识梳理的过程,边练边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学会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材第26页的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难点:掌握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课件。师: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都有什么?你们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1分米呢?1米呢?

师: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合适?教室的长度呢?(提示学生在选择单位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大小来确定。)

师:同学们所学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那么,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师: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就是1000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1000米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书: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1.填空。300厘米=( 米 4千米=( 米。

700米+ 300米=( 千米 3千米-1千米=( 米。

2.教材第26页“做一做”。

3.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检查,集体订正。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自然过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5课时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教材第27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单元教学内容 时 分 秒。单元教学目标 1 认识时间单位 时 分 秒 知道1分 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 计量以秒为单位的方法及时间的简单计算的多种算法。3 能在具体情景和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充分的体验。4 逐步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单元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时间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字编码 教学设计。二连浩特市第二小学。曹丽。教学内容 教材第 页。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邮政编码 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探索数字编码的方法。2 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 网络 2009 08 03 21 05 02 标签 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1 例1 见下页图 编写意图 教材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孩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