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3 17:55:28 阅读 2782

(第一单元)

1、《燕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1、《燕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几张燕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 )骏( )俏( )悄( )拢( )

竣( )峻( )哨( )梢( )笼( )

添( )沾( )倦( )谱( )符( )

填( )粘( )圈( )普( )附( )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增添生机。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仿照课文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

外形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赶来

飞行轻、快。

休息音符。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讲读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备课时,我发现课文的插图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平静的湖面,淡绿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红的桃花,新绿的稻田。远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依着水,水绕着山。

灵巧翻飞的燕子,更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在设计教案时我决定指导学生看图,并提示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按照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但是,假如就这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的话,学生可能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伶俐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就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转念一想,何不在此给学生创设一段优美的教学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呢。我就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啊!

”说着,我一边又给学生出示了一句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进行语言训练。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都举了起来。

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群山绿了,桃花红了。”有的说:

“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桃花笑红了脸,柳枝压弯了腰,美极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看见春风把田野吹绿了,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多可爱!

”…二、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语言积累。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读懂这篇课文,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

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同样的,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充满情趣的春天,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就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也就精彩了。

何乐而不为呢!

第2课古诗两首。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学生学习诗歌赏析。

2.教师以《咏柳》和《咏柳》赏析》为例,帮助学生跨入诗歌欣赏之门。

教学设想】1.本课上两课时。

2.尽可能调动学生自学,因此采用“讨论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3.千方百计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法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

4.本教案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5.本教案中的(一)(二)(三)是结构层次;“△号表示一个教学步骤与需从讲授中剥离的部分;“(内是教师的操作,学生的动作等。

6.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单元全部课文。

第一课时。齐读:“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及教学反思。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 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 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 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 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及反思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 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 和 春日 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 揭示课题。1 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 路旁的橡树 二 自学。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