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0 22:48:28 阅读 1203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在词语的理解上,,因为西湖离孩子太遥远了,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基于此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分析:

一、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我让学生看了我带来的西湖**,一些风景图,同时也让孩子们去查找有关的资料贴在教室里。这样,借助直观的图开看文章就能够更好也更容易的进入文中。

二、通过看课件**,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三、课文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教学过程中,应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我想,本文的的一个重点就是打比方。

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除了让他们找出比喻词,喻体等(方法),练是必需的。让他们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种成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够准确的,正确的写出或找出比喻句。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大体上还是可以的。比如从小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时互动流程。大多数组的组员及组长表现相当出色。

但有个别成员在回答用“宛如”造句时,脑筋没有及时转过弯来。还好,别的同学帮了她,让她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比喻词:

“像、仿佛、、真像、好像、就是、犹如、宛如”说出了不同的比喻句,从而亲身体会了比喻句的形象生动。从而从中感悟到日常生活中多用比喻句的妙处。

学生在对自己喜爱的句子进行朗读时读得很有情感,松弛有度,抑扬顿挫,升华了自己对文本作者思想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是:小组里的个别成员上课回答在语言组织上还很稚嫩,行动不够踊跃。我感觉这几个成员一定对课文理解不够有深度,或者说对课文的了解,意识还比较模糊,寻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吧。

当然,这个也是我平时未能提醒关注、对学困生耐心不够的集中体现。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加强对学困生的培养。培养他或者她,节有所思、想有所言的切身感受,去收获胜利的喜悦、去品味自信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自己去发挥、去修正、去提升、去开拓。让课堂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广阔天空。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湖

西湖。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 犹如 像 仿佛 宛如 等词语口头造句。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

西湖 第一课时 湖塘桥实验小学黄明芳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湖的美。教学重点 难点 文中生字词多且易读错,是教学难点。朗读好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课前准备 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课文挂图。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西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文。二 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