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0 22:47:28 阅读 9892

《西湖》教学反思。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在聆听悦耳动听的**,又如欣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但这还需要学生对西湖有深刻的直观了解和一定程度的语言积累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更给课文增加了难度。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

经过第一课时教案的修改和整合,我又重新设计了《西湖》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二自然段在看图基础上练习读,第三段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做导游式的介绍,第四自然段在美丽的**引导下练习想象说话,教学的层次和目的相当清楚,如果能比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这堂课,那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较好的培养。

首先,开头的换字游戏,巧妙地使学生理解了这个比喻句,并以“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西湖里的一颗明珠’”的疑问,自然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了阅读兴趣,形成了阅读期待。接下来,在理解第二自然段时, “西湖全景图”的出示为学生铺设桥梁。**对照,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放眼远眺”看到了哪些景物,也更好地理解了“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这一形象的比喻。

但要是我能趁热打铁追问学生这画中的“山”有什么样的特点。

水”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信学生会对山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的美妙意境领悟得更好,会对“明镜”、“掠过”、“一闪一闪”那独特迷人的景色体会得更棒。

描写得越美的文章有时越不容易教。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描绘了西湖的主要景点。而课文对孤山、白堤、苏堤、湖心的三个小岛的文字描写却不多,但融进了柔柔的江南之美,对这样的美可以利用文和图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总体说来还是缺少感性认识,让他们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想象性描述,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做导游式的介绍了,那肯定是难上加难。

在第一课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学生能全面直观地了解西湖的美。可是尽管我精心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中却仍然表现平平,少有深层次的体验。反思课堂教学,我想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西湖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是一无所知,所以在面对课堂如此精彩的描写显得是无动于衷。

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的原因。如果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那就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前先**有关西湖的**。

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准备了不少西湖美景图,让学生能沉浸其中,再来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灵动描写。这些**也许与课文内容有出入,但通过一系列的**,可以让学生对西湖有个初步认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三潭印月,一张张**足以让学生叹为观止。就在学生惊叹不已时,让学生带着这些初步印象去读文,让语言文字与**形成对应,从而构画出西湖的轮廓。

此时,教师就不必多说,让学生带着这种喜悦之情读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环节也可以很顺利地开展,接着再分别给予相应的**,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再给予较多的练习、准备的时间,效果可能会好些。

其次,反思整堂课我还发现,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

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

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用了这样一个结果,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看来这些遗憾,我得再用上一节课进行训练了。

以后的课文教学也要多吸取这一课的教训,千万不能错失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西湖》这一课,让我感受颇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才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才会有真挚的感情流露。在与同事们的磨课中提升了自己。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湖

西湖。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 犹如 像 仿佛 宛如 等词语口头造句。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

西湖 第一课时 湖塘桥实验小学黄明芳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湖的美。教学重点 难点 文中生字词多且易读错,是教学难点。朗读好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课前准备 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课文挂图。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西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文。二 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