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发布 2020-11-17 16:04:28 阅读 4160

《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

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体验,解决问题。

1、认识什么是土壤。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发现了什么就汇报什么,不要受标准答案的束缚和羁绊。等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倾囊而出”后,教师再帮助梳理。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

(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

(1)学生观察土壤。

(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

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回报交流完善步骤。

设计意图:“土壤里有什么”问题既然有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自观察一下,所以就让学生尽早的去接触土壤、观察土壤,这是符合学生心理的。但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导是不可少的,它能保证学生观察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将土壤放入烧杯中搅拌后静置,待学生汇报后再次认识“砂、黏土、腐殖质”用,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实验一: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实验二: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

提出问题: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

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

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设计意图:“学生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做”这是魏书生老师的原话。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放权,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好多老师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经常包办代替。所以造成我们的孩子站起来说了一大通,听者不知所云,教师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四、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教学反思:我崇尚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把课堂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的外在体现。

在交流环节中我始终抱着轻松、随意的态度讲解、点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激励性的话语消融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这一堂课我做到了,在课堂上我们要心中有人、目中有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心中想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状态,眼中观察的应该是学生的反应,自己所做的应该是怎样让学生的眼睛里显出那种出自内心的满足和微笑。而不是如何让学生记住自己设定的那几条知识目标。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处理方式、还是教学过程的运作等方面不能搞“齐步走”,要承认孩子的差异和区别,要多一些弹性、多一些灵动,使我的教学“放得下”、“收得拢”,从而拓宽教学进程的人本空间,达到教学活动开放搞活、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

唯一不足的是由于课前学生未能充分准备好土壤标本使得学生的观察没有很好的展开,使得孩子们的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一定引领孩子还原大自然的真实。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内容。学习目标 1 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 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2 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 的技能。3 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 合作的能力。4 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案

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内容。学习目标 1 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 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2 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 的技能。3 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 合作的能力。4 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

四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2教案青岛版

青岛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7.土壤里有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会描述 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学任务 到校园内外进一步观察土壤,通过实践深化认识。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师 上节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