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5.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字,第。
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诗歌。
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3分)
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
一、二句的画面。(2分)
5.(2分)(1)秋 (2)俯视 (3)对朋友的思念(对朋友的不舍、牵挂等具体化且意近词语均可,若只答“复杂”这样不具体的不得分,或只答“不舍”或“思念”等这样不准确的也不得分)(前两空全对方可得1分,第三空1分)
6.(3分)深秋时节,仰望那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月影荡漾在船头,我的船儿也跟着江水缓缓流动。(只描绘出半轮明月高挂山头和月影倒影在湖水中得2分,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的得3分)
7.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7.(2分)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1分),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1分)。
8.(2分)本诗表达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写出一种情感即得2分)。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分)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9、这首诗写了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等词语中可以看出。(3分)
1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重阳节“九日”“登高”(3分)
10、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3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9.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8、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3分。
9、“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结合诗句内容答题,只写表达情感的扣1分)。3分。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案:13.(5分)(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3分)
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8分)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8分)
答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8分)
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翾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诗歌的。
一、二两句用到了___的写作手法,表达作者的心情(2分)
8.对比乐观开阔。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4)、d;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参***。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19.“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2分)
20.近体诗一般要避免字面重复,诗中“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
19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2分)
20. 两个“期”一问一答,写出诗人羁旅难归的愁苦;“巴山夜雨”一个是写实,一个是想象的温馨画面,重复出现形成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美。(2分)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7 2018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册教材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切实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 实践性,时代性和开发性的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暑假新课教案
世说新语 二则。一 导入。1.要求学生说说 孔融让梨 的故事。2.预设 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 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 小儿,法当取小者。你从这个故事中对 孔融 有了怎样的了解?3.师小结 孔融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文题展示 1.请以 假如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想象作文。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故事新编。对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进行改造,让它以新的面目出现。写作导航 通常联想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由现在联想到过去,按现在生活的模式构思故事情节。2 由现在联想到未来,把假设的内容写成真实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