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14 22:41:28 阅读 5040

单元分析与解读。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的景色的描写,细腻生动,肖其貌,传其神,使人身临其境。此外,景中还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文。语言简洁凝练,叙说事情原委,描述洞庭胜景以及迁客骚人览物之悲喜心情,进而比照古人之心,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千载传诵。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虽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却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本文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把对山水民众的爱倾注到文章中,行文如诗如画,活泼泼洒。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作者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热衷游山玩水。语言清新自然,写出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摹物细致,感受细腻,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五首》字字关情。陶渊明《饮酒》中坦言远离世俗的惬意,李白《行路难》中尽抒求仕无路的感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身处破屋心系“天下寒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塞之苦却出言豪迈,龚自珍《已亥杂诗》道出了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怀。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观物入微、描物细致的能力。2、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3、品味精彩语段,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二、教学过程(一)复课导入。

1、背诵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遭贬谪而意志不衰的昂扬精神。跟刘禹锡一样,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遭贬的还有柳宗元。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为摆脱内心的抑郁之情,常常流连于山水之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检查预习。

huáng chíkān chùqiǎo chuàng suìxīquán篁坻堪俶悄怆邃翕卷(三)整体感知。

范读,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清作者感情脉络:柳宗元被贬后,心情压抑,借助山水排遣内心苦闷。美景使他暂忘苦闷,但快乐短暂,幽深的环境又使他陷入悲凉中。(四)理清脉络,语段赏析。1、课文结构。

2、赏析景物描写段,感受小石潭的幽静。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为底。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树荣: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鱼乐:佁然不动,俶尔不远逝,往来翕忽。

3、反复诵读第二段,品味“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清,“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动与静。(五)师生小结,归纳一词多义现象。三、课后练习。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文章先写“心乐之”又写“悄怆幽邃”,怎样理解这“一乐一忧”?3、你觉得文中哪处景物描写最精彩?说说理由。

4、你还知道哪些写山水的古诗文?请写几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熟练地翻译课文。3、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素闻“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做一次洞庭之游,感受万顷碧波,聆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二)整体感知1.听读→自读→齐读。

2.疏通文意,释词。

分组合作,翻译全文。4.自由朗读,背诵5.教师抽查。

三)研读赏析,问题**。

1、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什么问题?②课文第。

三、四段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通过哪些文字表现出来?④“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以上问题学生合作**,目的是吃透文意,理解主旨。讨论后学。

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达成共识: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已悲,仍奋发有为。②第3段:天气恶劣→人心凄楚(阴冷)第4段:春和景明→心旷神怡(晴明)③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表达了作者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类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之情。3.选取自己最爱的文段,揣摩品味,读出感情。4.指名背诵最爱语段并说说喜爱原因。三、课后练习。

1、找出文**现的对偶句。

2、文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3、文中显示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4、由古仁人旷达胸襟和高尚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5、歌咏岳阳楼的诗歌很多,请写出两句,写出题目作者。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体会虚词“而”“也”的作用。2、发挥想像,再现美文意境。

3、抓文眼,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唐宋八大家”入手。

介绍欧阳修为何号“六一居士”,调动兴趣。

二)诵读入境。

1、自由诵读,读懂大意。

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结合语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记录共同疑难。

2、班级学习交流。小组质疑,师生共同解决。3、自学效果检查。

三)赏景入情。

投影**,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想像山水、亭的色、声、形,想像醉翁亭的四季景色,想像滁人游宴的热闹情景。

四)研讨问题,明确主旨。

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

乐”字。2、写了谁的“乐”?太守、众宾、滁人。

3、太守、众宾为何“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众宾:从太守游而乐。4、如何写滁人乐?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5、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写滁人游与太守“乐”有何关系?

滁人游”有歌声,呼应声,有老人、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醉翁之意,实是与民同乐,能与民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五)迁移拓展,人生观**。

1、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讨论:①上述人生观,你欣赏哪一种?

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六)背诵全文,回顾小结。

三、课后练习1、译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2.课文能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是。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美景的句子是。

4.本文以乐为主线,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怀。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解决疑难问题。2.品味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的合作精神,提高鉴赏能力。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南国之春,阳光明媚,草长莺飞,北国之春呢?且让我们随江南才子袁宏道去领略北国之春的无限光景。(二)检查预习。

niàn廿xi偕yān燕lì砾hú鹄li鬣míng茗jiǎn蹇pù曝xiā呷wū恶。

三)自主合作,解读课文1.疏通文意。2.讨论质疑。

明确:冻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

肥沃)于时(于时:在这时)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浅鬣寸许(鬣:

兽颈上的毛)泉而茗者(茗:茶;名词作动词)以游堕事(堕:坏,耽误)恶能无纪(恶能:

怎能)3.品评佳句,感受意境美。

导读: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特点怎样?用了什么修辞?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当中,给予指导,最后汇总、反馈。(四)拓展迁移。

1.出示两首诗,读后填表。约客赵师秀雨晴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前初见花蕊间,青草池塘处处蛙雨后全无叶底花。有约不来过夜半,蜂蝶纷纷过墙去,闲敲棋子落灯花。却疑春色在邻家。季节景物。

约客雨晴。2.总结:这些诗歌都是抓住景物的季节特征进行描绘的。

《满井游记》也是如此。作者袁宏道细腻地描绘了满井初春的景色,勾勒出一片盎然生机,文笔清新,比喻新鲜,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全文流淌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情趣。三、课后练习。

1.判断“之”字用法。一室之内脱笼之鹄倩女之面贵面郊田之外曝沙之鸟髻鬟之始掠。

2.文中表现作者初到满井时轻快、喜悦情怀的一句话是。3.文中第二段按层次来写满井春色的?

30、诗五首。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熟练背诵。2、品味语言,领悟意境。二、教学过程饮酒(其五)陶渊明。

一、导入。由《五柳先生传》导入。二、朗读背诵。

1、朗读→自读→赛读→齐读2、试背→抽背。

三、阅读理解。

1、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说“而无车马喧”?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2、结合陶渊明的思想,理解“心远地自偏”。

隐居更主要的是一个精神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名句,如何理解?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物我合一。4、“此中有真意”,“真意”指什么?人的自然本性。

5、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矫饰和虚伪,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其一)李白。

一、导入新课。

杜牧在《赤壁》里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发出生不逢时,空有才能不得施展的感叹。《行路难》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写下的,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慨叹。二、朗读背诵。

1、范读→自读→赛读→齐读。

2、试背→抽背。

三、阅读理解。

1、这首诗可以分几层?三层,每层四句。

2、“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什么?奸佞当道,世路艰难。

3、诗人引有吕尚,伊尹的典故目的是什么?

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事实,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4、本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一、直接揭题。

二、整体感知1、范读听读,思考: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2、指名朗读,全班齐读。三、研读赏析。

1、自读课文,找出用词精当的句子,谈谈理解。2、小组交流。

示例:布衾多年冷似铁,写出被子又冷又硬,又旧又潮。

3、理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介绍杜甫的生平思想及“三吏”“三别”,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一、导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导入。二、朗读背诵。

1、范读→自读→赛读→齐读2、试背→抽背。

二、阅读理解。

1、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咏雪、送别。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边塞风光的赞叹及与友人离别的惆怅。3、找出用词精当的句子。谈谈理解。示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想像奇特,把满树的白雪比喻为梨花,写出雪的洁白,滋润也给人春意盎然的感受。

已亥杂诗龚自珍。

一、导入。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导入。二、朗读背诵。

1、范读→自读→赛读→齐读2、试背→抽背。

三、阅读理解。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诗人离开京城,虽然载着“浩荡离愁”,但仍要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

2、前两句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是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一是逃出樊笼的喜悦。3、本诗名句是什么?如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言外之意: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四、课后练习默写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设计。

一、**欣赏。

展示学生的旅游相册,辅以精彩解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影视欣赏。

放影凤凰卫视录制的“千禧之旅”当中一集,感受走四方的文化。三、利用地方资源,夸夸双水将军山1、风光介绍2、掌故、传说介绍①洗耳泉的由来②大圣庙的兴建③老虎洞的传说3、选其一写作。4、交流,讲心得。

五、作文(左右)

1、周末与家人再游将军山,走走逛逛。2、写一篇游记,观物细微,描物细腻。拓展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一 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学点。1 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2 理解文 现的多义词 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的意思。3 领会句意,把握课文思想内容。4 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5 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生动 形象的写景方法。6 识记有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1 庄子 二则。知识与技能。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 了解 庄子 及庄子生平 思想。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 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 在思考 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

单元内容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课标要求 1.能够根据所听内容判断出是哪个故事 能听懂故事并按要求完成任务。2.学会讲故事。3.能够阅读本单元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 能够阅读各种通话 传说和经典故事。4.能够续写故事 会写简单的故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