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戏。教学目标】1.领略浓郁的乡土人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篇《社戏》吗?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描写了小时候去看社戏的情况,戏并不好看,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来看另一出戏,这是韩少功的《乡戏》。
二、作者介绍。
韩少功,2024年元旦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2024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
2024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2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社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年全国优秀短篇**奖。2024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
2024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同年到湖南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2024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2024年调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有**集《月兰》、《飞过蓝天》、《**》、《空城》、《**》,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另有译著两本。他的**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乡戏好看吗?为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乡戏并不好看,表现在:戏台简陋,道具简单,演员表演一般,剧情让人看不懂。
2.戏不好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来看戏?
人们看戏的巨大欢乐不在于戏的内容,而在于这是个热闹的民间节日,难得的社交聚会。
四、重点研读第。
三、四段。1.作者描写了人们看戏时欢快的场面,讨论交流,说说作者是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的?
1)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面:“台下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点:“娃娃们……后生们……少女们……中年妇女们……老汉们……”
2)细节描写,写出人们在看戏时的各种表现。
如“娃娃们在人缝中钻进挤出兴奋不已,经常发出追逐的叫喊或摔疼了的嚎哭。”
2.你能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欢乐”吗?这和《社戏》故事里“我”所怀念的情景是否类似?为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可以各抒己见。)
这种欢乐不在于戏本身,而是人们自己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得到释放的一种快乐,而看戏是这种欢乐的载体。
这和《社戏》故事里“我”所怀念的情景类似,“我”怀念的是在那看戏的夜晚里给“我”的美好印象以及小伙伴之间的情谊。
五、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对于农民们来说,吃饱穿暖生活富足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看戏是一种精神的食粮,不管这戏是什么样的戏,有无意识形态,只要能够让他们“在乡下偏僻而宁静的日子里,能一下看到这么多的人面,听到这么多的人声,嗅到这么多的人气”,就“已经是他们巨大的快乐”了。
六、课堂练笔。
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场面描写:课间操,电影散场,中午的食堂(字数200-300之间)。
七、课外作业。
把课堂上的“小练笔”进一步充实,形成一篇以上的作文。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草木篇》教案
草木篇 教案。教学目标 1 学习组诗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丑恶。2 学习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的手法。教学重点 学习组诗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丑恶。教学难点 学习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的手法。教学内容 白杨。...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谈生命》说课稿
谈生命 说课稿。引言 各位领导 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 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冰心老人的 谈生命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想法,如何使我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的有 生活气 就像理化科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希望我的课堂和社会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值得庆幸的是,语文这一学科有着...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附作文范文 一积累 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en 冀州ji 豫南yu 山北之塞s b.魁父kui 渤海bo 叩石kou 孀妻弱子shu ng c.匮乏kui 始龀ch 箕畚b n 一厝朔东cuo d.陇断1ng 智叟su 荷担h 出入之迂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