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关雎》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
24.《关雎》
课型。新授课。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3.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多**投影、小白板共1课时。
教学过程。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所以,歌咏爱情,就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经典名句,穿越遥远的时空,为我们诠释了一段段或凄美、或悲壮、或缠绵、或洒脱的爱情故事。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释,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自读,三分钟后提问,要求学生能不看书回答。提问: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2024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三、学习《关雎》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1.老师泛读这首诗。听了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猜到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有关。《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2.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4.导读。重点导读前两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
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
“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5.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6.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7.诗句分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7.主题: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8.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
2、练笔:发挥想象,根据诗的第一章,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教学反思。
文库是发布的供网友**分享文档的平台。文库的文档由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的审核才能发布,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阅读和**这些文档。
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
docx)、.ppt(.pptx)、.
xls(.xlsx)、.pot、.
pps、.vsd、.rtf、.
wps、.et、.dps、.
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文库的上传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 诗经 两首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 诗经 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 诗经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谁能够来谈一谈?二 预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
愚公移山 练习题。1 基础题。1 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万仞 荷担 箕畚 孀妻 始龀 穷匮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杂然相许 惩山北之塞 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1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2 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是一篇经典的史传作品。在记录战争的历史典籍中颇具代表性。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本文材料裁剪得当,记叙了曹刿在战前 战中 战后的论述,突出了曹刿的卓越的军事才干。设计理念 1 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