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发布 2020-11-14 22:57:28 阅读 1293

24、诗经两首。

告诉学生这是一节有关古诗的学法指导课。整堂课分为四个教学板块:一、美读古诗,品尝诗“味”。

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

2.学生领读、齐读。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划准朗读节奏:《关雎》是四言诗,《蒹葭》以四言为主,应该是两字一顿(《蒹葭》中“宛在水**”句的节奏应该是“宛在/水**”);诗句回环往复,要读得音韵和谐,有一唱三叹之妙;这是两首古典爱情诗,传达的是上古纯洁健康的爱情,要读得声情并茂。处理好轻重读: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一节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要读得“哀而不伤”。第三节要读出繁弦急管的促迫,读出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第。四、五节要读出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都宜重读,要读得“乐而不淫”。

把握情调:《蒹葭》共三节,起句都是“蒹葭……,白露……”要读出凄清落寞的情调,其他诗句既要读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又要读出追求而不得的焦急、惆怅,一节比一节要读得感情浓烈,从语速方面而言,第一节宜平缓,第二节宜稍快,第三节宜先快后缓。

4.学生美读。采取领读、男女生交叉朗读、二重读等方式,让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二、整体把握,品悟诗“情”。1.教师指导整体把握古诗的一般方法:

可以从意境、情感方面把握诗歌的情、景。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可以从思想哲理方面把握,如《登鹳雀楼》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与登高以望远的人生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还可以抓“诗眼”,如《天净沙秋思》的“诗眼”是“断肠”,《静夜思》的“诗眼”是“思故乡”,《钱塘湖春行》的“诗眼”是“爱”。

2.点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想像诗中的美好画面,思考: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现,使他难忘。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热烈追慕之情。

蒹葭》写金秋早晨,芦苇染霜。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望河对岸──“伊人”居住的玉宇琼楼,朦胧而缥缈。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可望不可及。

主人公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一睹芳容。咫尺天涯,惆怅万千!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那份“朦胧的爱”和“求”之不得的落寞之情。

三、赏析技巧,品悟诗“美”。

1.教师先提示鉴赏方法,作示范性鉴赏。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构思、语言、意境、手法等角度鉴赏。

如《蒹葭》妙用赋中见兴的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营造出迷人的诗境:秋水茫茫,芦苇苍苍,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结成霜花,那微微的秋风送着习习的寒意。

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恋人的心境。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天然风致。2.学生模仿鉴赏。

如《关雎》和《蒹葭》的语言富有建筑美和**美。这两首诗每节的结构相同,句式整齐优美,架构精巧玲珑,像两座精美小巧的建筑。而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词(如“参差”是双声,“窈窕”是叠韵;“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叠词(如“关关”“苍苍”)的运用,使诗歌音韵铿锵悦耳,如鸣珮环,具有**的美感,还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表现了古典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联想比较,提升境界。

1.学生分小组**:《关雎》与《郑风·溱洧》,《蒹葭》与《邶风·静女》艺术特色的不同。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比较的角度,如情感、内容、手法、语言、侧重点。3.小组推举发言人发表**成果,教师明确:

关雎》与《溱洧》比较:《关雎》重叙事,描述了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个曲折的故事,情感直白热烈。《溱洧》写一对青年男女春游时欢乐的情景。

诗中主要通过写他们的对话,生动地反映出男女自由相爱的欢乐,她们热情、亲昵,但不轻佻;全诗句式参差,节奏轻快,极富情趣。

蒹葭》与《静女》比较:《蒹葭》重抒情,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因距离而产生的“朦胧的爱”,情感含蓄深沉。《静女》是一首写情人幽会的诗,它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一个故意惹逗,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全诗基调快乐而幽默。五、教师小结。

附:静女《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yuè)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爱:隐藏。

说怿:喜爱。荑:

白茅,象征婚媾。溱洧。

诗经·国风·郑风》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1]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2]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3]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溱、洧:河名。[1]:一种兰草。[2]:广大无边。[3]:水深而清。[第二方案]

设计理念:教给学生背诵诗词的方法,高效背诵,达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

一、感知“背读”。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8分钟之后,当堂检验背诵效果。2.请背得好的同学传授背诵“秘诀”。二、学会背读。

1.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诗的主题、情感、意境,并要求学生标出每首诗的首字、韵脚。2.教师示范背诵,结合课文传授背诗的方法:

理解诗的大意和思路;②明了诗的结构:这两首诗都是四字一句,记住上句,就容易记下句;③重视诗的首字和韵脚;④心想(即脑海里浮现诗中的“关关雎鸣”“河中小洲”“蒹葭苍苍”“秋水长天”的画面)、耳听、眼看、手写、口念结合;⑤同学互动对背,你背上句,我背下句。三、高效背读。

1.学生背诵比赛。

2.学生根据背诵体验说理解文本的话,说发现文本“美点”的话。3.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经两首教案新版新

24 诗经两首。教学步骤 告诉学生这是一节有关古诗的学法指导课。整堂课分为四个教学板块 一 美读古诗,品尝诗 味 1 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 语气语速 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2 学生领读 齐读。3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划准朗读节奏 关雎 是四言诗,蒹葭 以四言为主,应该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经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 诗经 两首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 诗经 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 诗经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谁能够来谈一谈?二 预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关雎》教案新人教版

第24课 关雎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24.关雎 课型。新授课。1.使学生了解有关 诗经 的基本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 比 兴等创作手法。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2.兴的表现手法。多 投影 小白板共1课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