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6.雪。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中的寓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 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语言,理解本文关键性语句的寓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鲁迅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我们曾在他的文中感受过童年的活泼与可爱。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写于2023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体感知:
1、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柔婉中又见刚健,美艳中更现壮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它,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朗读呢?(确定全文的朗读基调:)
江南:婉约、柔和、舒缓,又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2、再请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朗读,读出感情。(生自由读书)
3、思考: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明确: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读、赏析:
指名生读课文的南方的雪的画面,分小组**相关问题: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3)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
明确: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霎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4)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
5)江南的雪蕴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导入:朗读课文1-3自然段,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揣摩特点:
1、学生读课文的北方的雪的画面,分小组**相关问题:
1)江南的雪是柔美的,而他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课文怎样表现朔方的雪的?它又有着怎样的个性精神?
这一部分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
2)如何理解课文的主旨句?
3)北方的雪蕴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里包含作者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4)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
明确:“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
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5)综观全文及我们对先生的了解,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可以看出?
2、生再满含感情齐读课文。
三、语言品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新课标第一网。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的前行动力。.
七、作业:1、 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地方?如果有,怎样改才好?
2、 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地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
7、雷电颂。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朗诵法。
教学手段】多**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并联系课文p67的参考资料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准备多**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学生利用多**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简介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指出《雷电颂》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有力的一个音符。
二、整体感知:
(一)课堂范读:(多**)指出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
(二)要求学生自行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三)明确本文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在语言表达上要感情澎湃,气势雄浑。
(四)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三、品味语言:
一)选读喜爱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诗人呼唤风,由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二)精读好句,师生讨论、交流。
例如:1.“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了吧!**了吧!…”
2.“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明确:对黑暗势力的不屈不饶,对光明的热切向往。
三)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明确:热爱祖国,浩然正气,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
四、**活动:
一)象征手法,思想深沉,情感含蓄,表达凝练(学生讨论、交流、朗读)。
明确: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学生讨论、交流、朗读)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白更有气势。如:
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
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五、欣赏拓展:
一)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对比《封神榜》中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等,体会屈原的爱国热情,推荐阅读**《红岩》。
三)学生讨论、交流、朗诵课文前六段。
六、小结: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是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
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不同时间段的屈原设计话剧表演。
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 ①创设情境法 ②疑读法 ③议读法。
学法】 ①小组竞赛法 ②想象法 ③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
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
二、欣赏朗读:
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
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
3、教师范读。
三、深入感知:
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学生默读全文,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3、分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
教师巡堂,适时引导,并搜集有价值问题或观点。)
问题如: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 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4)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
5) “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什么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
“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6)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第二课时。四、朗读:
1、各小组派代表感情朗读;
2、全班感情朗读;
3、分组朗读,设置评分等级。(师生共评)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 学会通过想象理解诗歌的形象 2 学会结合创作背景体味诗歌的情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一 导入 板题 作者。师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作个小测试,比比看,谁的想像最丰富?老师在黑板上画 o 由这个图形,你想到什么?抽学生回答 生1 像十五的月亮。生2 像 火红的太阳 生3 像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学习目标。1 能通畅地阅读课文,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2 学习摆事实 讲道理的论述方法,了解议 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品味议 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3 能写作简单的议 学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4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题是 道德修养 几篇作品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 纪念白求恩 是一篇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敬业与乐业 引领人们走进 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多一些宽容 提倡 互谅 互让 互敬 互爱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让人们心灵 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努力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