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熊猫北师大版

发布 2020-11-13 18:11:28 阅读 9477

《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认识“熊、许”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四、爪”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大熊猫》是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性文章。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文,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大熊猫》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对动物都比较感兴趣,他们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一些动物,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些新疆的学生很少亲眼看见过大熊猫,对大熊猫充满的好奇心,这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个特点,本课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自己课前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是学生初步学习一些识字方法和阅读方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己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课件、**大熊猫,学生收集的大熊猫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

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这种各样的珍奇动物。无论是高耸的群山,还是辽阔的平原。无论是干旱的沙漠,还是茂密的森林,无论是宽广的大海,还是湛蓝的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踪影。

生说完ppt展示各种动物,包括熊猫。谜语ppt展示,引出大熊猫。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识字生字“熊”。

2、认识珍奇。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珍奇动物呢?(目标:通过环境描述,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所提问题切合单元主题。)

像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他们数量少,比较珍贵,我们就把他们叫做珍奇动物。(ppt展示珍奇意思)

2、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

抽人读生字,全班跟读,全班齐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自己读,标出自然段。抽人读每段(此过程检查学生自然段),生评、师评,全班齐读。

2、教师提问:读了课文,大熊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可爱)

3、进入课文,细读课文、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强调要读出“最可爱”),全班齐读本自然段。(ppt展示第一自然段)

2)过渡:为什么说大熊猫最可爱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1)师:今天就有一只可爱的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之前准备好的大熊猫,同时ppt展示一只清晰的大熊猫**),孩子们仔细观察,说说你们的感觉。孩子们描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根据学生的描述,ppt逐渐展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目标:利用**大熊猫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便于直接的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课件逐步出现课文内容,使大熊猫的印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深刻。)

2)朗读训练。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全部内容。

师生对读、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书大熊猫的可爱呢)、学生赛读。

3)词语训练。学习“乎”并练习组词。师: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几个abb格式的词语宝宝用得非常好,你们能够找出它们吗?(胖乎乎、毛茸茸)。照样子说词语,看谁说得最多最好。

认识“四、黑、耳、两”,并练习组词。

4)练习填空。填熊猫的外形特征。

3、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食物及进食特点。

师:介绍大熊猫小时候的样子:大熊猫刚生出来的时候只有老鼠那么大,妈妈可以把它摊在手心,体重只有100多克呢。

长大后,体重就可以达到100千克以上呢,那随着体重的不断变化,它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2)交流汇报。

教师提示:大熊猫小时候性格怎么样呢?从**可以看出他很活泼呢?它长大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熊猫睡觉**展示)

3)师:你觉得这个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得最有趣?

4)找出本自然段描写大熊猫动作的词,随文认识“爬”。(展示小熊猫爬树的**)

5)区分识别“爪、瓜”“乎、呼”。

6)师:大熊猫今天到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拿什么款待它呢?对!

大熊猫喜欢最喜欢吃的就是新鲜的竹叶和竹笋,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能够吃掉20多千克的竹叶呢。(课件展示大熊猫吃竹叶的样子)你们瞧,它吃得多想啊!

7)同步拓展阅读。

8)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识记生字“香”。

9)回归大熊猫外形特征,填空。

4、总结课文,陶冶情感。

1)师:学习了课文,你们喜欢大熊猫,觉得大熊猫可爱吗?是的,很可爱。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深受全世界的人们的喜爱。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大熊猫的数量已经不到1000只了。让我们用行动起来保护他们吧,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板书:保护)(ppt展示“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2)词语练习。

3)说一说练习(爬来爬去、走来走去)。

第二课时。1、回顾旧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大熊猫》这篇课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说,通过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呢?我们不仅认识了大熊猫,而且懂得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人都要爱护他们,前面我们熟读了课文,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大家了,看看是谁认识的生字多。

2、巩固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抢读。

2、师生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指导识记“许、物、胖、乎、短、爪”)

3、学生小老师领读生字并组词。

3、指导写字。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许多的生字,大家想动手写一写吗?

1、出示生字“爪”,请学生说出笔顺后,尝试书写,教师指导,并完成语文天地相应内容。

2、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交流互动,讲述其他生字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拓展活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除了课本上介绍的知识外,你们对大熊猫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2、要求学生回到家后向父母介绍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课后反思: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流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自然流畅,能将新的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而且在教学中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本课的难点化难为易,为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扎实。

但是,孩子的课前预习工作还不到位,在课堂上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让孩子们熟悉课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好学生预习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熊猫北师大版

大熊猫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2 认识 熊 许 等十三个生字,会写 四 爪 等7个生字。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保护...

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熊猫

大熊猫。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14个,写字8个。2.技能目标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并能根据课文内容为...

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熊猫

大熊猫。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2.了解大熊猫生活习性。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14个,写字8个。2.技能目标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和食物特点,感受大熊猫的可爱。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并能根据课文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