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
我喜欢》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作者张晓风。这篇文章结构简单,全篇都以“我喜欢”开头,文字清新淡雅,自然不假雕饰,反映出作者随性、洒脱、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心情。我很喜欢这篇散文,在教学时,想着一定要将这篇文章讲好,备课时想象得诗情画意,觉得这样的文章,学生一定会喜欢,会带着和我一样的热情来学习。
当我做好准备,走进课堂,雀跃着和孩子们一起捧起书,首先从读课文开始,听着孩子们的朗读,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怎么读成了念经啊?拖拖拉拉的音调,将这样的一篇散文搞得生气全无。我叫他们停下,让他们交流了写作背景,看了一些美丽的**,再回到课文中。
孩子们捧起书,这次好些了,可是仍然不得要领,我批评他们拖拉,他们就读成了“铿锵有力”,这样的朗读这是让人大倒胃口。我只好范读,带着孩子们走进文字,去感受“我喜欢”。带着读总算是顺利读好了。
在接下来理解课文的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从“我喜欢”三个字出发,找出作者喜欢的事物,一句一句地理解这些事物有多美好,美在**,作者为什么喜欢,将文中的好句子一句一句拿出来讲、读,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把课文讲完了,用了整整三节课。讲完后,我问孩子们:这篇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
下面有一瞬间的安静,然后是整齐的声音“喜欢!”我满意了,努力没白费。走出教室,心情不错。
不过让我感到沮丧的是,我无意中听到了孩子们的这样的对话:“上课时你在干什么?”“我在和**递纸条。
”“是吗?”“书上就那几个句子,读过去读过来的,我都不想上课了,我就问问昨天看了什么电视。”…听到这里,我的心沉了下去,原来我眉飞色舞、感情充沛和孩子们上了三节课,原来这个效果。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为什么老师备好了课,上课时辛辛苦苦讲,讲了半天,发挥了半天,竟然没有让孩子们走进文字,还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呢,注意力还到了别的地方呢?有了这个问题,我又在上其他课的时候留心观察,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上课时假装在听,其实搞小动作有之;走神的有之;眼睛盯着老师,做口型的有之;上课后课上解决的问题一个都回答不上来的有之……上课的效果总是要打点折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关注自己的教案过多,走教学的过程,没注意学生的反映,讲的过多,学生发挥的余地少了,导致他们不感兴趣。有了这些认知,我不断调整教法,不断学习,改进。
关注学生课堂反映,随时注意调整教法,注意整堂课中学生兴趣点的转移。渐渐地,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孩子多了起来,走神的也少了。
到我两年后教第二届五年级学生,又上到了《我喜欢》这课,这次暗下决心,一定要上好!由于对第一次上这课的印象深刻,我这一次上的时候调整了时间,将三节课完成的内容缩减为两节课,将其中一些繁琐的问题进行调节,尽量给孩子们以表达的空间,我退而求其次,不再将自己的理解一股脑“灌”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读了课文后,进行点评,通过“读——评——思”的过程来学课文。问题简化:
作者喜欢什么事物?为什么喜欢?给孩子们时间思考,于是他们在交流时就能说出作者喜欢的事物,能概括出原因,指出每段的中心句,从而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比第一次上这篇文章时主动,我没有替他们归纳,孩子们就能自己归纳出来。照理说,教学目标完成了,比第一次上海节约出来一节课,我还比上次轻松了。上完课后,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作者的情感是又学生自己归纳的,孩子们也和我一起有感情朗读了课文, 不过还不够,他们没有作者张晓风的热情,他们在读课文时少了那么一份“灵魂“,他们的读中没有那种闲适,没有那份生活的情志,就像完成了一件任务,虽然是“主动”完成的。
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做了许多课前准备,想将课文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想把课文教好,可是总有学生“不领情”的状况发生呢?我的课堂还需要哪些改进?我开始留心学生的学习状况,留心孩子们在课后的一些反应,从侧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在学习一些儿童趣味比较浓的课文时,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如《唱脸谱》、《寓言二则》等,效果就要好一些,一些说理性比较强的文章《他发明了什么》就不是很感兴趣,像《天马》这样的文章,学习中更是完成任务。
我的任务是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学会自己学习。
苦恼中,正好我们学校提出了“121”情趣课堂的模式。在苦恼中摸索,在苦恼中前进。我试着运用这个模式来教学。
将课堂40分钟分割为三个部分:“创境自学,引思入请;互动交流,深思激情;拓展测评,融思表情”。我发现,教学中的环节减少了,课堂上我问问题的频率降低了,我在课堂上只要找准了每一课中的中心问题,就能很轻松带着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
这时,我重新接到了一个班,又上到了《我喜欢》。这一次,我很淡定,按照121教学模式设计好了课,走进了课堂。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进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我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问题,只让孩子们在自学环节自己提问。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能提出哪些问题,先记录下来,等一下和同学交流。交流时老师会为你的问题悬赏两颗星(加在孩子们的每日评比栏中),然后你自己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把同学考到了,那你独得两颗星,问题升级,四颗星,同学回答好了你的问题,你们共同分享这四颗星。
孩子们听完后立即投入到了学习中,互动交流环节在孩子们的深思熟虑后拉开了帷幕。
生:“我”为什么喜欢四季?请**来回答。
生:因为每个季节都很美。春天有草莓在欢迎我,夏天有晚星。秋天有摇曳的芒草,它是那样孤独,孤独也是一种美。冬天有宁静淡远的阳光……
师:请你们分享这个问题的两颗星。
生:为什么我喜欢梦?在梦里有奇异的享受?(歪着头,狡黠一笑)我请***回答。
生:(先以自然清新的语调读了课文第五段,引发了其他孩子的掌声)因为作者在梦中看见了他想看见的骏马,荷花如海,梦幻一样的日出,梦里的情景像真的一样,所以作者很喜欢梦。(掌声再起)
师:我们一起和者一起来做一次梦怎么样?
全班齐读第五段。读得如痴如醉。
师:你们做过梦吗?梦里都有过什么?
生:我梦见大海了,大海上有许多海鸥,拍着翅膀要载我去玩。
生:我梦见了坐上飞机飞到了天上,飞得好快啊!
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梦境。师:你们喜欢梦吗?
生:喜欢。(个个都想说。个个都有了表达的欲望)
提问互答环节顺利进行,孩子们没有让我费多少心思,我只是在其中穿针引线,在需要煽情的地方添上一把火就行了。
师:大家刚才和作者一起体味了那么多的“我喜欢”,你们有没有喜欢的东西呢?
生:我喜欢冬天的腊梅,它的清香,是我的最爱。我在腊梅树下读书、嬉戏、唱歌,美妙极了!
生:我喜欢在河边游玩,丢一颗小石子,看着它在水里蹦蹦跳跳,所有的不高兴都没有了。
不知不觉,下课铃拉响了。可孩子们还不停地举着手,不停地表达着他们那么多的喜欢,说着他们内心的渴望,他们不想下课,我告诉他们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再说时,他们很失望。我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了学习的热情,这不是在我的“威压”下被迫做出来的,不是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他们脱口而出自然的表达!
我振奋孩子们的表现,我欣喜,我终于能在前两次上同一堂课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我终于让孩子们从内心“主动”上课了!我真希望像这样的课再多一点,让孩子们的学习再轻松一点啊!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韵味我喜欢》优课教学设计
我喜欢。教材分析。我喜欢 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 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 独特 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四季景...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韵味我喜欢》优课教学设计
我喜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的独特情感。体会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2.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用文字表达对自然 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一 创设氛围导入 我喜欢走进教室就看到你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喜欢站在课堂上面对57双闪亮又美丽的大眼睛,我喜欢在清...
北师大 部编 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韵味语文天地》优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韵味 语文天地四。教学目标 1.掌握我的摘录笔记中的重要词语。2.用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的步骤学习 鹿寨 乐游原 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自读学习 推敲 千锤百炼为一 绿 了解故事内容,4.知道语言是要讲究韵味的,体会 敲 和 绿 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