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发布 2020-11-07 00:48:28 阅读 7232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单元备课。

高城镇樊林小学。

樊兴平。本单元备课。

19今天的天气。

教学目标:

1.会观察、测量、记录天气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工具观测天气的情况,能利用**等形式记录观测结果。

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会运用天气术语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3.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天天气情况的研究,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

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教学准备:

生:搜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师:风级歌的课件或**、天气预报的录像、天气符号的**或课件、电风扇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模仿气象预报员到前面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气温、风向、风力等。

师:同学们观察、记录的真不错。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

教师**气象员预报天气的录像。

师:观察天气,还应观测哪些内容?老师将天气的其他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如降水、云量、空气湿度等)。

2.**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情况呢?

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论讨论,也可以进行实践体验,看看能找到多少种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师: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想想获得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

**录像,学生**录像。录像内容中至少有如下方法: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看完录像,教师提问: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回答。

师: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来测量,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我们已经知道通过目测获得天气情况。

关于目测人们还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你知道有哪一些呢。

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来看看《风级歌》。利用课件或**出示风级歌,供学生学习。

2)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风级歌》。

模拟实验:目测风级。

实验方法:教师利用电风扇和纸屑、盆栽木本植物等物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目测风级,并体验不同风级的风。

实验完毕,教师谈话:其实,目测还可以得知很多天气情况,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观察中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大家课后可以想办法了解并亲自试一试。

师:观测完毕,还要实事求是地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才能够进行分析,估测、记录时,用文字是比较麻烦的,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学生汇报。

师:你知道哪些表示天气的符号?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将知道的符号板书的黑板上。师:还有一些天气情况,你准备利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自行设计天气符号。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请看一组天气预报中使用的天气符号。课件出示,也可以用录像、**等方式出示。

三、总结全课

师:根据以上的分析与研究,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情况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对汇报的结果再汇总,得出结论。

应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天气情况,可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进行描述。

本课活动评价: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在这节课中,你表现最好的是哪些方面?

四、拓展活动: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按照描述天气情况的内容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看谁记录的认真、仔细。

20 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创造性的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2、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造能力。

3、使用自己的风向仪观测风向。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制作风向仪。

课前准备:细木条两根,卡纸一张,剪刀,小木块,钉子一枚。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进行了天气的观测和记录,但有的同学的观测纪录不够准确。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一些仪器的帮助,那我们的结果就会精确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气象仪器——风向仪。

2、出示风向仪,说一说:风向仪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3、说一说,风向仪式怎样测风向的?

学生自由发言。

4、讨论:如果让我们来制造一个风向仪,我们要怎样来做?

分组讨论。5、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交流。

6、教师简单评价后,指导学生制作风向仪。

学生自由制作,同位可以协作。

7、风向仪做好了,我们把它拿到操场上去测一测风向吧。

学生各自到操场测风向。

8、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怎样?有怎样的优缺点?

学生先分组交流,再推荐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发言。

9、教师作简单的指导性总结。

填写好评价卡。

教学反思:21 我的雨量器。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活动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改良设计出自己的雨量器。

、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意识到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良好的科学习惯。

教学准备:雨量器、计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让学生进行辨认,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对雨量分级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课件出示符号及天气情景)

二、讨论**。

一)认识降雨量。

课件创设情景:雨后,一个小朋友想:“雨下得真大呀!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想准确的知道下了多少雨必须把所有的雨水收集起来量一量,这种想法虽然是正确的,但一定会因为难以操作而被其他学生否决。

师:其实我们想知道“下了多少雨”其实就是想知道“降雨量”是多少,什么叫“:降雨量”呢?

“在一定时间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水,在无渗透、无蒸发、无流失的情况下聚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该地区该时段的降水量。”

课件继续:小男孩突然发现了屋檐下的一坛子雨水,就想到用尺子量一量坛子里的水深,就知道降雨量了。

让学生说说对他这种做法的意见:1、坛子里的水有一部分来自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会量不准的。2、坛子上下细,中间粗,用这样的容器量雨不合适。3坛子没放平,一边高一边低也会量不准。

师:对于发现的这些问题,大家有什么解决方法?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方法:1、选择一种上下一样粗的容器来接雨。2、把容器放到开阔不受碍物影响的地方。3、放得时候使它保持水平。

师:大家觉得他用尺子来量降雨量是不是选对了工具?

生发表见解:不对,应该用量筒量水的体积。对了,量深度应当用长度单位,所以应当用尺子。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长度单位最合适呢?

生发表见解:用毫米,因为这样得出来的数才最准。

师:集体的力量真是大啊,竟然从小男孩的研究方法中发现并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虽然他错误很多,但同学们应该感谢他,正是他的多思好问我们才有了这样一次深入研究学习的机会,其实很多科学发明都是从一个“为什么,怎么办”开始的,大家要学习他这种多提问多思考的好习惯哪!

二)降雨量的分类。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

课件出示:

降雨量标准(单位:毫米)

种类。24小时内降雨量 12小时内降雨量。

小雨小于10.0小于5.0

中雨10.0-24.95.0-14.9

大雨25.0-49.915.0-29.9

暴雨50.0-99.9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140.0以上。

三)认识雨量器。

其实早在公元124年,南宋当时州郡均规定用“天池盆”来测降雨量,现在我们把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雨量的仪器称为“雨量器”。“天池盆”是世界最早的雨量器,我国也是发明和使用雨量器最早的国家。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在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中的雨量器吧。

把雨量器器拆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1 判断。1.冰川是固体,不是地球上的水资源。2.地球上能被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3.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4.北极和南极都是大陆。5.赤道是地球上真是存在的一条线,它把地球分为了南 北两个部分。6.我们的地球是围绕着...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好的做法 一 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和风向标进行中长期测量和记录,可以用全班学生制作的雨量器测量同一场雨,比较谁测量的准确,以检验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是否准确 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风向标测量同样的风向,看谁制作的风向标更具有实效性等,通过实际测量,可以让学生找出...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 人与空气 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标准。一 单元教学内容。第12课空气。第13课空气占据空间。第14课空气的用途。第15课空气和生命。二 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 科学态度 情感 精神 价值观。1 初步具有不怕困难 勇于实践的精神。2 初步具有认真的态度,乐于与人合作。3 初步具有创新意识。二 科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