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要点

发布 2020-11-03 14:16:28 阅读 8158

21《桃花源记》

一、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著名诗人。

二、实词:1.缘、扶:

沿着、顺着。2缤纷:繁多的样子。

3.舍船(shě):丢弃;屋舍(shè):

房子。4.才:

只,仅仅。5俨然:整齐的样子。

6.属:类 7.

阡陌:田间小路8.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9.悉、咸、并、皆:都10乃大惊:

于是,就;乃不知有汉:竟然11.具:

详细12.要:通“邀”,邀请13叹惋:

感叹惋惜14.向:从前的、旧的15.

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记号16及:

到了1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8遂迷:

终于19规:计划20.寻:

随即、不久2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22.

果:实现23、津:渡口。

三、古今异义:1.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2.仿佛:(古)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今)好像3.

豁然开朗:(古)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今)一下子明白过来。4.

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邮电的总称。5.

妻子:(古)妻子和子女;(今)男子的配偶;6.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7.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8.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够。

四、成语: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五、翻译书上有。

六、主旨: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扰、人人各尽其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小孩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友好融洽地相处的理想社会。

七、内容**: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社会风气:淳朴好客。

3.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

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4.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

叹惋的是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百姓生活困苦。

5.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文章最后一段对桃花源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练习。一、 广东省(0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 环境优美(2)_物质富足_

3) 人与人和乐相处;(4)_没有压迫、剥削。

二9.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

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很惊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向他们一一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三、茂名市(09广东省)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b解析:悉:全,都。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解析:a.豁然:

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b交通:古:

错杂相通;今:运输事业。c.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d.无论:

古:更不要说;今: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c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四、 绵阳市(09四川省)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b.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 d.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土地平旷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d.来此绝境。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9.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3分,省略1分,通假1分,大意1分)

五、芜湖市(09安微省)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

真是,实在。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交错相通 ②通“邀”,邀请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1分)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描写)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想象)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20.(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

22.《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2)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

3)托物言志。

二、实词:1.名,动词,出名。

2.灵,灵验,神奇。3.

斯:这 4.惟:

只 5.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

上,长到,蔓到。 7.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8.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10.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

金经,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3.案牍,官府的公文。

14.劳,使……劳累。15.

形,形体,身体。

三、翻译:书上有。

四、理解性背诵: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要点复习

3 作者 独爱莲 的原因是什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 文章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了 陋室不陋 室外景 环境之雅室中人 交往之雅室中事 情趣之雅。5 文章开头写山 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用不高的山 不深的水比喻陋室,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觉得简陋了。作者运用类比...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整理新人教版

陋室铭 爱莲说 复习要点。一 按要求默写。一 陋室铭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 词语 是 惟吾德馨 德馨 2.写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 恬静雅致。3.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 朗读 背诵课文。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理解某些字的古今意义和用法。2 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写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激情导入。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 政权交替,战争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