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01 03:26:28 阅读 4511

一、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选文所选的六篇文言文都是传统的名篇。让我们随着司马迁去**一下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随着陶渊明去观赏一下世外桃源,随着吴均去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随着柳宗元去感受一下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道理,随着范仲淹去体会仁人志士的思想。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并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贯穿单元的学习过程。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线并行。通过合作学习与**,让学生感悟到一种较新的学习观念,懂得抓住机遇,有创造意识等。我们的优势: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活动。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抱负,了解古代的社会现实,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有关课文的记叙线索和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的写景。3、欣赏文言词语,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4、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能够准确背诵课文。

教案例选。岳阳楼记。

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

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朝__家__家,谥号___著有《__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

三正音,完成预习。

二、三。zhé zhǔ shāng yín fēi qiángbó chán qīng zhǐ tīng谪属浩浩汤汤霪霏樯薄暮谗顷芷汀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

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越具增属予。(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板书)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汤汤大观备然则迁客骚人得无(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板书)4齐读课文第二段八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九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课文3预习。

三、四段第二教时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2分析课文两段3体会对偶手法的运用4找出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第三段、师生共同分析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三段重点词语:若夫排空去国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三段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伏笔。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板书)4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四段。1指名朗读第四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四段。

重点词语:至若春和景明而或把酒临风。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四段写景明则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先写景,后情,情景交融。(板书)4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如:“衔远山,吞长江”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欧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浩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三、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二层两段文字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看起来是写“异”,实际上是写同。

因悲和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容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五自读。三、四段,力争背诵。六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课文。

3预习最后一部分第三教时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4总结全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第五段、师生共同分析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五段。

重点词语:求古仁人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五段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被。

这里自然总结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4学生齐读第五段、力争背诵。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六段1指名朗读第六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六段3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四齐读课文、力争背诵。五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课文。

陈涉世家》陈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记叙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文所说内容,记叙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伟大力量,赞扬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以陈涉、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描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关于作者和《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

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将它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的。

大泽乡起义为历代农民反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

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10、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封建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写作特点:1,全文围绕“起义”这个中心来写,详略得当。2,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

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要点: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学过程:

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三、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一)、第一段:1、学生串译。

2、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④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

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⑦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3、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①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②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③“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三、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①酒宴上陈列的东西?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④划分层次?1、滁人游山之乐(……游也。)2、众宾宴饮之乐(……欢也。)3、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四、第四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学生串译。

3、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②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4、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第二课时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3、完成课后练习。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总结全文:

何谓“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乐在赏山水(二)乐在与众人醉(三)

禽鸟乐——→众人乐——→太守乐(“醉能同其乐”)(四)(以乐掩其郁)“醉翁”主旨——→与民同乐。

二、艺术特点:1、结构严谨巧妙。

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三、完成课后练习。

2023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一。积累及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阔绰 chan 水tui 唐拗 不过花光如jia 皴 裂海市shen 楼嗫嚅 吹毛求疵 断壁残垣 2.是以 为中心,通过 的叙述和 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3.诸葛亮在 诫子书 中强调苦学与成才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文中成为千古名句,这既是诸葛...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学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了解化学方程式能够提供的信息。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培养分析及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 体会科学 的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太阳和月亮 备课实施策略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要求识字19个 船 弯 在 里 坐 看 见 闪 星 蓝 海 阳 跳 来 草 唱 美 丽 照。学写 点 竖勾 竖折 三个笔画,会写 小 头 尖 只 太 从 出 山 叫 九个字。学习一个笔顺规律 先中间后两边。2 积累词语 小人 头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