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二)
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从不同的角度看山,就会像苏轼说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读文章也有类似的情形,所取的角度不同,所见各异。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更易于使读者产生各种理解。
认识这一点,我们的思维会更灵活,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持有不同观点应当有理有据,不可信口开河。本单元由一篇鲁迅的散文诗《雪》和四篇不同作家对《雪》的评**章组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雪》四人谈》则是引用了四篇文学评论大家对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理解,要求学生能就相同的文章产生不同的观点,并敢于表达。读《雪》有自己的见解,而读对《雪》的四篇评论是对自己观点和见解的一种比较,一种深入,或是一种启发。
读《雪》是读四篇评论的基础,而四篇评论是对《雪》更全面深入的剖析。最终是要使同学们感悟到文学鉴赏是一个文学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对同一部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诵读欣赏是对《雪》一文写作方法的延伸和拓展。
《雪》文中作者由儿时的生活经历联系当时的处境在对雪的细致描绘后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综合学习与**》主要通过几个开放性的问题来对前面的内容作一个整体的感知与分析。作文意在着力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而《延安纺车抒怀》作者本人参加过当年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他的笔下本来是非常艰苦的原始的手工劳动变得如此优美、如此愉快。专题《我心中的语文》是对整个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的总结与回顾。特别是最后的附文,深入引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起他们对我们祖国语言、文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同一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克服单一的片面的僵化的思维模式。
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对作品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能借助于作品评论等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雪》等作品中含义丰富、深刻的句子。
能准确地概述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尝试写简短的文学评论。
能由自然界熟悉的事物形成独特的感悟,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表达。
教学设想。雪》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教学这篇文章要靠反复诵读,体会诗化的语言之美。
通过诵读“朔方的雪”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了读懂它可以分三步走:先理解该文的字面意义;再通过字面理解蕴涵的思想意义。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知人论诗。适当交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生活、思想状况,对理解这篇文章是必要的。(2)文如其人。
从鲁迅本人的性格(柔软和坚硬)来理解。(3)阅读《雪》四人谈》,了解几种不同的代表性的看法。第三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鼓励有创意的思想。
深入理解本文是能够顺利解读后面文学评论的关键。
本单元跟其它单元有明显的区别。即,《雪》四人谈》是一组文章,因此适宜进行整体教学,因为这样便于进行比较,便于整体阅读理解。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读四篇关于《雪》的评**章。
先浏览,把握大意,然后精读,找出每篇文章的论点、论据。试着比较四篇文章观点的异同之处。在老师指导下展开讨论。
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中几个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基于本单元学习方法和单元编排组合的特点,特别适宜采取整体教学的方法。教学中要改变依课文先后单篇教学的习惯。
学习《雪》之前或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四篇评**章,为《雪》的解读和欣赏服务。而教学后面的四篇文章,也可以进行回顾阅读。四篇文章的学习,更应该从整体考虑教学安排,如果逐篇教学,不仅花的时间多,效果也不好。
诵读欣赏部分,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以及2024年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体验“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欣赏纺线劳动的优美姿势,进一步确立热爱劳动的观点。
专题“我心中的语文”:关于“总结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填写要进行指导,作适当的说明,提出具体的要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把评价的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毕业成绩的一个参考。
填写“自我评价表”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拟出“成果形式”栏的基本标准,然后综合有关方面的情况给出等第。关于“回味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每道题的侧重点,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或另外拟题作文。关于语文的格言,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写,写好后,可以组织一次班级交流活动或评比活动。
召开关于语文的研讨会,老师事先要把研讨会的要求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教学《别了,语文课》,教师可以将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我”和小弗郎士的共同特点、共同感情以及对语文课态度变化的不同原因,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语文的态度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常常是在将要失去或已经失去的时候,才感到它的珍贵”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
课时安排。雪》(一课时)
雪》四人谈》(二——三课时)
综合学习与** (二课时)
诵读欣赏《延安纺车抒怀》(一课时)
专题“我心中的语文”(一课时)
十九雪(方案a)
教材简析。《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
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了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这一点在阅读时需要细细体会。
教学目标。能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能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并分别说出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会本文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课前学习。课前查找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方面的资料,并阅读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有关文章。读文章1-2遍。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阅读文章,扫清阅读障碍。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两幅画面各自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从鲁迅文章的体裁导入:同学们,从初一开始到现在,我们陆续学习过鲁迅的散文、**等文学体裁,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重要一首散文诗《雪》。
检查预习。以“我所了解的鲁迅”为话题介绍鲁迅的相关生平事迹。学生随时补充其他同学的内容。
综合同学的发言后老师用投影给出较详细的资料:
鲁迅〔2024年9月25日~2024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2024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2024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2024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和北京**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2024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2024年到2024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集《呐喊》、《彷徨》、**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2024年12月发表的中篇**《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024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2024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2024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2024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2024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和政治**。
从2024年到2024年,创作了历史**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钩沈》、《唐宋传奇录》、 **旧闻钞》等等。
2024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2024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2024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2024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
鲁迅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初读课文,提出问题整体感知。
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整体上有什么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后两个问题在前面的问题解决后再提出)
学生读文章后思考,明确:描绘南方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区分在于第四小节的开头用了一个“但是”来转折;南方的雪美艳,北方的雪孤独。
苏教版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方案
十九雪。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文中描绘的两幅雪景图,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有感情地朗。二 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读作品,欣赏文章的对比写法,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 雪野 学习方略 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
苏教版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方案
十九雪。整体感知作品内容,领悟文中描绘的两幅雪景图,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有感情地朗。二 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读作品,欣赏文章的对比写法,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 雪野 学习方略 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
教学设计 二 单元分析与提示。单元概述。从不同的角度看山,就会像苏轼说的那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读文章也有类似的情形,所取的角度不同,所见各异。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 表达感情,更易于使读者产生各种理解。认识这一点,我们的思维会更灵活,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持有不同观点应当有理有据,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