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卢沟桥语文S版

发布 2020-10-28 22:12:28 阅读 1546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反抗。

平坦。纪念馆。

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

二、奇观。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2023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四、作业: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卢沟桥语文S版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 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写一段话。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二 教学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6卢沟桥 导学案

26卢沟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 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写一段话。4...

语文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卢沟桥》 5

卢沟桥。自学字词。1 初读课文,用 在课文中划出会写字 会认字带出的词及四字词。2 识记生字 拼读生字,在划出的词语中用 标出音难字或需注意的读音及形难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3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完 无 姿 态 一 二课文 卢沟桥位于 它修建于 它设计 造型 还是 事变 的发生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