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3《乌鸦喝水》名师教案

发布 2020-10-26 23:54:28 阅读 1382

《乌鸦喝水》名师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乌鸦喝水》是一篇寓言,课文根据《伊索寓言》改写,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找水喝——喝不到——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全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明白要爱动脑,爱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道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11个生字,要求会写5个字。

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中,“放、处”可放在一起对比学习。“放”,左右结构,“反文旁”是本课要求新学的偏旁;“处”,半包围结构,“折文旁”是已学偏旁。教学时,可先回顾“折文旁”,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反文旁”。

书写时先写短斜撇,横在撇的略下端起笔,向右上倾斜,长斜撇舒展,捺为斜捺,交与长撇略上部一点。

乌”是独体字,属于象形字,可以与“鸟”字进行形近字对比记忆。“鸦、进、旁”3个都是形声字,“鸦、进”可引导学生观察形旁,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读音,如“牙”加“鸟”读作“鸦”。其中“旁”较为复杂,古同“傍”“靠”的意思,一年级上学期不宜讲解过深,可以利用组词积累,如“旁边”“身旁”,后鼻音要读准。

办、法”可以在一起讲解识记。“办”可组词“办法”“办理”等来记识;“法”,可用熟字相加的办法识记,也可联系生活识记。

许、高”也可以通过组词进行识记,如“办法、许多、升高”这些都是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课有“只、石、多、出、见”5个字要书写。“只”和“石”都有一个“口”,教师要提示“口”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大小要适中;“多”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撇画多,要注意平行,两个“夕”上下要对齐;“出”字竖画多,笔顺是竖折、竖、竖、竖折、竖,主笔是第3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见”是独体字,竖撇和竖弯钩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可以复习竖弯钩的写法,要写舒展。

2.观察插图。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可以将看图和识字、朗读、说话结合起来,读文前先读图,让学生认识乌鸦,识记生字“乌鸦”;看图说一两句话,激发学生对故。

事的想象;通过观察插图的细节,比如乌鸦的嘴里衔着什么,多么卖力地低着头,瓶子的口有多小,旁边有什么形状的石子等,识记生字“石”,理解喝到水的辛苦过程。

3.朗读课文。

本课需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尤其后鼻音、轻声词,保证学生在朗读中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然后要引导学生注意停顿,以示范读、带读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恰当的间歇,指导学生读出问号表达的语调,找准朗读的重音,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之上,体会乌鸦的神态语气和感情。如“怎么办呢?”是乌鸦的自问,体现它发现问题后的失望、焦虑之情,读这个问句时,要与前面的句子间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逻辑停顿,“办”字需要重读,“呢”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词,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接着教师可以用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乌鸦的心理变化,如小乌鸦可能去了哪些地方找?“到处”就是“很多地方”,“到处——”要读得慢一些,突出找水的辛苦。读“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时,可以观察插图中乌鸦的表情动作,语速要稍慢,表现满心期待之情。

“喝着水了”要重读,强调喜悦的心情。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受故事的有趣。

4.理解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认识自然段,告诉学生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数数本课有多少个自然段,然后按自然段的顺序逐个学习。

课文语言简洁易懂,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读明白故事内容,但在字句间读懂乌鸦的心理变化较难。如课文第1自然段中,乌鸦“到处找水喝”,学生基本能感受到乌鸦口渴得厉害,而关于“水不容易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再追问“到处找都找不到,说明了什么”。另外,“水不多”“瓶口又小”这些细节都是导致乌鸦喝不着水的直接原因,缺一不可,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一颗一颗”是量词叠用,和以前课文中学过的“一片片”“一朵朵”有所不同,和“雪白雪白”这样的abab型词语也不同,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素材,如“一颗一颗”的葡萄、“一朵一朵”的花儿、“一辆一辆”的车子等。

但是”这个转折词和“渐渐”等词对于学生来说都可能是理解的难点,可以让学生自己造句,在运用中理解积累,不做过多语义讲解,如“终于等到周末放假了,但是天气不好不能出去玩儿”“雨渐渐小了”等。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反文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乌鸦找水时的心情变化。3.明白遇到问题,要会动脑、主动思考、尽量想办法解决。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识“乌”“鸦”

1.出示**,识认鸟类。

提示:认识大雁、麻雀、鹦鹉等鸟儿。

2.出示课本乌鸦的**。观察**,说说长什么模样。提示:乌鸦的外貌,如黑色羽毛、嘴巴偏大等。3.借助插图,认识生字“乌鸦”。

乌鸦名字中的哪个字体现了它很黑?没错,就是“乌”字,“乌”字加一点就变成“鸟”字。乌鸦是一种浑身都长满了乌黑羽毛的鸟,“鸟”字加上“牙”,就变成了乌鸦的“鸦”字。

4.板书“乌鸦”,标上拼音。

5.乌鸦要干什么?看图说一两句话,同桌交流。提示:观察、想象乌鸦的动作表情。

6.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乌鸦喝水的故事,板书“喝水”,齐读课题。

板块二读故事认字词。

1.自读课文。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记出不认识的字。

2)读通句子,不添字、不落字,感觉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3)读完的孩子,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出示字词,集中识认。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尤其是“处”与“放”可以对比学习:先回顾已学过的“折文旁”,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反文旁”,并把这一新偏旁的名称板书在黑板上,齐读。

板块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段指名读课文,找出有“喝”的句子。

2.再读有“喝”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带“喝”的词语。提示: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了。

3.围绕带“喝”的词语,厘清课文脉络:乌鸦先(找水喝),可是(喝不着),最后(喝着水了)的故事。

4.乌鸦怎么找水喝?

提示:抓住关键词“到处”,创设情境:一只乌鸦到处找水,可能去了哪些地方?体会乌鸦找水很辛苦,心情焦急无比。

5.理解为什么喝不着。

1)出示3个装着水的瓶子(口大满瓶水、口小半瓶水、口小满瓶水)。提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

2)读读课文,说说乌鸦看到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提示:抓住“水不多”和“瓶口又小”来理解。读“喝不着水”时,要急切快速,突出焦急的心情。

3)乌鸦该怎么办呢?

提示:“怎么办呢?”是乌鸦的自问,体现它发现问题后,满心失望、焦虑的心情。

读这个问句时,要与前面的句子间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停顿。“办”字要重读,“呢”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词,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6.终于喝着水了!

1)观察插图,读好“想出办法”的句子。

提示:看见旁边有怎样的石子,读时要语调上扬,读出欣喜的感觉。(2)理解石子为什么要“一颗一颗”放,水是“渐渐升高”。

提示:回应前面的“瓶口小”,石子只能“一颗一颗”放,水才会一点一点“渐渐升高”。

3)用“渐渐”说一句话。如:雨渐渐停了。

7.情感升华,学习智慧。你觉得小乌鸦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提示:爱动脑,爱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板块四我是小小书法家。

1.出示生字:多、出、见。

多”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撇画多,要注意笔画间的间距。两个“夕”上下基本对齐,不要横向摆放,两个点画写在竖中线上。

出”字竖画多,笔顺是竖折、竖、竖、竖折、竖,第1笔“竖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第3笔竖是主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见”是独体字,竖撇和竖弯钩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可以复习竖弯钩的写法,要写舒展。

2.识写“石”字。

提示:它和“只”一样都有一个“口”,位置不同写法不同。第1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略扁,大小要适中,就像个小石头。

部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3乌鸦喝水》优质课教案

乌鸦喝水导学案。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2 通过独立思考 深情朗读 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语言的体...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3荷叶圆圆导学案

13 荷叶圆圆导学案。课题。荷叶圆圆。课型。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 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一 二年级要多认少写。因此本课的设计在突显自主性的同时,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识字 读文 写字。设计说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犹如牙牙学语一样是...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2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5个字。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道理。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