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春望

发布 2020-10-16 19:49:28 阅读 1057

《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2.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八月,杜甫从鄜(fu)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抵搔浑溅簪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1.

学生小组交流。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3.小组推举代表说出各句话的意思。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如: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

八、赏析诗歌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

九、**质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十、拓展比较诗人在本诗中反映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七年之后诗人听到官兵胜利的消息后又会是怎么的呢?试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比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

学生讨论并说出诗歌的大意。2.思考下列问题: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一悲一喜,不过却有着相同点,相同之处是什么?

板书设计: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寓情于景。

感时忧国城春草木溅泪花触景生情过渡惊心鸟产生共鸣烽火家书恨别思家细节描写搔更短不胜簪。

部编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春望》优质教案

杜甫其人其诗。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 感悟和使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课题。诗中有圣哲笔底有波澜。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具有非常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被后世尊...

部编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4诗词五首春望

诗词五首 之 春望 渔家傲 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把握两首诗的内容 2领悟诗人情感。3品味经典诗句 4学会比较阅读。教学过程 一 思考问题。1 整理易错字。2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画面?3 哪些字词流露出诗人的情感?诗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4 理解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 ...

部编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13背影》优质教案

背影 教材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学习使用旁批的方法,体会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3.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体会父爱的深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文本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难点 理解文中的爱,感悟身边的爱。教材分析 背影 选自 朱自清散文集 是朱自清早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