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案

发布 2020-10-16 19:20:28 阅读 3915

第五单元复习课导学案《桃花源记》《短文两篇》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遂与外人间隔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自李唐来 ( 9 、可爱者甚蕃( )

10、宜乎众矣( )11、无案牍之劳形12、斯是陋室 (

1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屋舍俨然15.后遂无问津者16.惟吾德馨17.花之君子者也。

二、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 )鲜芳草鲜美( )3)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寻病终陶后鲜有闻神情与苏黄不属( )

4)绝佛印绝类弥勒5)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东坡现右足( )

夜久语声绝6)之水陆草木之花( )

绝巘多生怪柏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哀转久绝孔子云:何陋之有( )

7)志处处志之渔人甚异之( )

寻向所志闻之,欣然规往( )

三、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具答之,便要还家。

四、找出句中古今异义词,试做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不足为外人道也。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仿佛若有光。

7、陶后鲜有闻。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六、根据文章内容简答:

一)阅读《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__朝代)诗人___本文虚构了一个寄托了反映了。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图。

3、描写渔人初入桃花源所见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 “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的内容是。

二)阅读《陋室铭》

1、《陋室铭》中点名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3、 “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4、、本文表达了作者节操和的情趣。

三)阅读《爱莲说》

1、给下列字注音。

蕃( )濯( )涟( )亵( )鲜( )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5、“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七、中考链接。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俨然2)阡陌交通交通:

3)便要还家要4)乃不知有汉乃: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何陋之有。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5.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找出并翻译。

6.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

8.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9.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0.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__

1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2.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13.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

15.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 多 )

c.陶后鲜有闻( 少 ) d.宜乎众矣( 适宜 )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7. “南阳诸葛庐”是指什么人的居室?请你写出他的一句名言,要求与刘禹锡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基本一致(2分)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人教版篇一。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春天是充满绿意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伴着和谐的春风,万物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破土而出,却淡淡的,犹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的毛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 朗读 背诵课文。2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理解某些字的古今意义和用法。2 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写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激情导入。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 政权交替,战争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b苔痕 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c余独 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d船头 坐三人,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北宋文学家 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其 桃花源记 是诗 桃花源诗 的序。b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说 是古文中的一种议 体。c 陋室铭 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