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0-09-25 15:27:28 阅读 2575

第二单元备课计划。

5 古诗词三首。

备教材。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苏轼。

作者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xú其弟苏辙(zh合称“三苏”。

作者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2.走近作者——陆游。

作者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峻关头。他的诗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

作者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临安春雨初霁》等。

3.导入设计。

在江西省九江市就有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山,它就是——庐山。西林寺有块石壁,看,石壁上还写着一首诗呢!这是宋朝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题写在上面的。诗名叫《题西林壁》。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精彩片段。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出不会读的字。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

师:(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

师: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的意思)

师: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

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

生:“各”字!

师: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给读出来!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师:(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6 爬山虎的脚。

备教材。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叶圣陶。

人生标签: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他从事教育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zh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

作者作品: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倪焕之》,**集《隔膜》《火灾》等。

2.导入设计。

同学们,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课堂精彩片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那它是怎么爬的?哪个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

生:第四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关键句,用“△”标出动词)你找的是哪个句子?

生: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

指名读,找到动词:触、变、巴、弯、拉、贴。

动作演示:伸出你的胳膊,现在你的胳膊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五根手指相当于六七根细丝,手指尖相当于小圆片,同桌的后背就是墙壁。请你做一做,小组研究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原来如此,谢谢你给我们表演。让我们看看真正的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吧。(**课件)

师:这么短几组镜头,作者就连用了7个动词,这几个动词颠倒顺序或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生:不行,假如没有触,它就不可能爬墙。

生:假如不变成小圆片,它就不能巴住墙。

师:这些动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爬山虎长出一只新脚就巴住墙,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它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这一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也知道它是怎么爬墙的。

生2:写作文时用词要准确。

生3:平时一定要留心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它的脚还会发生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7.蟋蟀的住宅。

备教材。备课资料。

1.走近作者——法布尔。

生平简介:法布尔(1823—1915),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昆虫。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他也十分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在他的昆虫学著作里,常常出现大诗人的诗句。有《昆虫记》10卷,也译作《昆虫的故事》。

2.教学片段。

换角色,指导说法。

1)下面清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它修建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

名师课堂实录

蟋蟀的住宅》课堂精彩实录。

师: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怎么能建造如此伟大的工程呢?请你读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生:“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这句话使我感动,因为蟋蟀盖房子时把所有的工具都用上了。

生:蟋蟀工作疲劳时,就地休息一会儿,然后又继续,连看的人都不耐烦了,蟋蟀却十分有耐心。

生:从秋季到冬季,蟋蟀一直在盖房子、在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干一点,直到冬季。蟋蟀终生都在劳动。

师:蟋蟀盖房子,真让人感动。同学们,你们从中悟出什么了吗?

生:蟋蟀终生都在劳动,它很勤劳。

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总是不断地整修自己的住宅。

生:建住宅虽然很累,但蟋蟀从不放弃。

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体会蟋蟀的精神。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伟大的工程需要伟大的精神来塑造。谁来赞美一下我们伟大的工程师?

生:蟋蟀,你用柔弱的工具建造了一个惊人的工程,你不愧是伟大的建筑工程师!

生:蟋蟀,你不肯随遇而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备教材。备课资料。

1.相关资料。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2024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2.优秀导入。

1)师: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徳国著名天丈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规格纳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了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2)(师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七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ー起去了解一下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瓦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一一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备课计划。17 长城。备教材。备课资料。1.相关资料。联合国与长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1992年,联合国为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 世界遗产 运动发行了一套邮票,共6枚,图案是6个国家的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其中之一。这套邮票在纽约 日内瓦 维也纳各发行两...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备课计划。13 白鹅。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 丰子恺。人生标签 画家 文学家 美术和 教育家。作者佳句 儿童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生平简介 丰子恺 1898 1975 曾用名丰润 丰仁,号子恺...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备课计划。29 呼风唤雨的世纪。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 路甬祥。生平简介 路甬祥,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 意大利 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 和 学校 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 作者作品 主编了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一书。2.相关资料。程控 指接入程控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