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找规律。
黔西县第五小学:吴群。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主要内容是教科书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9页“想想做做”。
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有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教学的探索性,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规律中体现乐趣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活动中用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规律,发异彩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发现和应用规律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运用的学习品质,激发了学习教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和圆片、课件。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做几个游戏,这些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你们欢迎老师吗?
游戏1:跟我学跺一次脚,拍一次掌,跺一次脚,拍一次掌的游戏……。
师:要求学生猜下一次应该是跺脚还是拍掌?
游戏2:师用小棒夹在手指(左手),生跟学也用小棒夹在指间,看看是怎样放小棒的?(预设:
隔一个手指——放一根小棒——手指——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几个手指呢?(生:一共放了4根小棒有5个手指,手指比小棒多1。
)师:像这样把一个隔一个的排列情况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排列,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探索,找出它的规律呢?
师板书(找规律),然后说:“咱们就一起到兔子乐园瞧一瞧,找一找吧!”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 寻找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下面老师带你们到小兔乐园里去找规律,小兔乐园环境优美,小兔们跳起了欢快的舞,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小动物们生存的环境,更不能殴打,猎捕小动物们,同学们知道吗?
小兔乐园里也有很多规律,老师和你们去找一找吧!
出示例题中的场景图。
师:瞧!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夹子、兔子、木桩、帕子、蘑菇、篱笆……)
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这幅图中有三组排列。谁和谁一组呢?
生: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并板书)
师:每一组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夹子、一块手帕、一个夹子、一块手帕……)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像图1中夹子都排在哪儿呢?
生:夹子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
师:像这种夹子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物体”。追问手帕都排在哪儿呢?
生:夹子的中间。
师:我们把排在中间的物体看作“中间物体”。
板书:“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等词语。)
师:出示第二**和第三**,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师:谁能说说这两**中,两端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2. **规律。
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回答下面问题。
1)用了多少个夹子?晒了多少块手帕?
2)有几只兔子?有几个蘑菇?
3)有多少根木桩?有多少块篱笆?
3. 生汇报交流。
用了10个夹子,晒了9块手帕。
有8只兔子,有7个蘑菇。
有8个木桩,有7块篱笆。
4. 课件出示**,让生观察:看到这三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
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排成一排,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还可以说成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
板书:多1;少1。)
三、动手操作,体验规律。
1. 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2. 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子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小棒根数与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 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其实小棒代表两端物体,圆片代表中间物体。这样排列,它们的规律是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四、举例说明规律。
让学生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课件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从图中看清楚,头尾是电线杆,明白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25-1=24(个)
2. 变式练习。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想想结果,可以用铅笔代替木料比划一下,锯一次得几段。小组间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师小结:在锯木料时,锯成的木料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锯的次数比锯的段数少1。
3+1=4(段) ②6-1=5(次)
3. 拓展练习。
1)质疑: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排成一排,但两端物体不同时,规律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在“六·一”儿童节舞蹈比赛时小男孩和小女孩间隔排列成一排,但两端物体不一样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得到这种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一样多。
2)质疑:当以上跳舞队形围成一圈时,规律又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小男孩和小女孩间隔排列围成一周跳舞情境,让学生数一数小男孩和小女孩个数各是多少?
生回答后师接着小结并板书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围成一周时,数量相等)。
4. 对比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3和第4题。
加深学生对延伸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中许多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物体间有规律的排列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以后还要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课题: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夹子手帕。兔子蘑菇。
木桩篱笆。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多1 少1七、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遵循学生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回顾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还比较成功:
一、课开始,我通过让学生做两个有规律排列的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为研究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二、在创设情境,探索规律部分,我先出示兔子乐园情境图,借助兔子乐园环境优美,小兔跳舞的欢快场面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等法制教育,接着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比较兔子乐园中三组物体排列规律,小结概括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数学规律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这一规律。
三、验证规律部分,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量**初步得出规律后,让学生用小棒和**代替实物摆出一一间隔排列现象来验证规律。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确信。
四、在联系实际,应用规律部分,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再通过设计有层次的习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律。又通过创设一群小朋友“六·一”跳舞队形变化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规律是: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一排,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周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等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 找规律。黔西县第五小学 吴群。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的 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主要内容是教科书第48页例题,试一试 想一想 和第49页 想想做做 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练习
找规律。一 填空 1 从6个学生中选3个人让他们排成一排照相,有 种不同的排法。2 从7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选出2人,选法共有 种。3 用 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的三位数。4 题库种有三种类型的题目,数量分别为30道 40道 45道,每次考试要从三种类型的题目中各取一道组成一张试卷,该题库共可组成 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找规律11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一 通过合作 找到 两个物体间隔分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一,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一 这1规律。二 可以或许行使这1规律解释生存中的征象,解决生存中的题目。三 学生阅历索求规律的进程,在脱手操作,自主索求与交换合作中,掌握察看 剖析 对比的法子。四 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