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说课定稿

发布 2020-09-14 10:35:28 阅读 8885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的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这篇散文位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叙写人物的生活轨迹、揭示人生的意义。《我的第一本书》作为第三课,在本单元中承前启后。

这篇散文,是著名诗人牛汉写的,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生生活在21世纪,没有切身体验,因此与文章契合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文章诗意盎然,诗味醇厚,别具风格,因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认知能力与阅读能力,从而认识生活的底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产生目标期望效应,有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延续,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展开和推进。依据“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把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并能品评含义丰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为:整体感知文章,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为:

感悟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底蕴。

这些教学目标立足于三个维度,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引导。即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其个体也可以分层次实现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品评重点语句,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针对今天的学生对二十世纪初的生活和人文不熟悉的情况,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感悟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底蕴。

如果把教学目标比喻为彼岸,那么教法和学法就是渡到彼岸的航船。

古语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新课标”也明确要求:

鼓励学生多诵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诵读法,课前预习读,课堂上也要读。同时采用复述法,也就是在诵读的基础上,由几个学生按人物情节复述课文,这实际上是诵读的延伸。

在诵读和复述的基础上,我还要突出讨论互动法,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我还要采用情景展示这一教学手段,制作电教画面,适时出示,适当说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直观理解文本。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要做到学的最优化,学习方法必须是开放的、多样的。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学生百家争鸣,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释疑解惑,教师只点拨、不干预。

本课文本相对浅显,因此完成教学过程用一课时。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步骤是:

一)导入新课,引人入胜。

导入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设计导语时,要着眼于引人入胜。我在导语中大致点明文本的内容和主旨,注重强化文采,同时设置了悬念。导语是: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书在于创造完全的人格。”一本书,就是一片蔚蓝的大海,涌动着知识的浪花;一本书,就是一座火热的熔炉,冶炼出品德的纯钢;一本书,就是一抹湛蓝的天空,飘洒下情感的甘霖。

历史发展到现在,社会前进到今天,有谁没有读过书呢?不过,盘点一番,印在心头不可磨灭的,还是读过的那第一本书。诗人牛汉所读过的第一本书,体现着艰辛,蕴含着情谊,充盈着乐趣,渗透着哲理。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领略和品味吧。

二)检查预习,奠定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从课前预习开始的。我布置了两项预习:

一是了解作者。按照“新课标”“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去认识作者,这样有助于对文本背景及内容的理解。

二是掌握重点字词。“新课标”要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布置这项预习,既为课堂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又实现了“把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的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通前彻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自己诵读与复述,也就是与文本对话,从而了解课文所写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为进一步**创造前提。这个环节需要提出的问题是:

1.文章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2.文章所写的几个人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通过所写的事件体现了怎样的情和理?

4.文章展示了怎样的的社会背景?

前三个问题较为简单,而且不要求面面俱到,由学生作答,教师稍加提示和补充。第4题学生回答可能有偏差,比如答为“人间真情”。教师要发问“乔元贞为什么失学”,指明情是苦中生,乐是苦中作。

四) 合作**,集思广益。

囿于各自的生活阅历与阅读水平,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合作互补,才能集思广益。我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问题教学法,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合作讨论问题、深入**问题。合作**的过程由自问自答、我问你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四个环节构成。

这四个环节在顺序上互相交叉,在难易上形成梯度,分别涵盖不同的问题。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发言机会,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1.自问自答。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作出答案。

2.我问你答。本人提出问题,别人作出答案。

这两个环节,由学生互动。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作者为什么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父亲问明书只有下半部分的原委后,为什么“深深叹着气”?(学生可能只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这时教师要引导答出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弄不成”为什么免打“我”手板?(学生可能只答看在父亲的面子上,要引导答出乡邻之间友好淳厚的情义。)

这四题是为了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底蕴。

怎样理解“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⑥怎样理解“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两题可以强化“品评含义丰富语句”的能力。

3.生问师答。我所面对的学生认知水平相对比较低,问题毕竟不是他们能完全解决的,这就要由教师来指点乃至解答。例如:

作者在结尾补叙乔元贞的“出息”,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这个题体现课文的一个重要思想内涵---知识改变命运。学生可能进一步发问:乔元贞只能有这样的出息,只是因为没有知识吗?教师就要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来解释。

4.师问生答。这一环节是拾遗补缺。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由教师提出学生遗漏的问题,强化一些难点性的问题。

怎样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设计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实现“品评含义丰富的语句”的教学目标;设计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实现“感悟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底蕴”的教学目标,扣上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深思遐想。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应该静止在某个层面上,而应该向纵深推进,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通过想象,写一个“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乔元贞时的情节。

2.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

设计第一个问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设计第二个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六)课堂总结,学而不已。

课堂总结,既要说明学习的收获,又要指出学习的意义。总结语是: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实则深邃。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我们沿着“新课标”划定的轨迹,追寻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走进了课本的深处,认识了社会百态,领略了人生哲理,品味了情感乐趣,学到了一些语文知识。我们要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举一反三,回味已经读的书、钻研将要读的书,从而开拓柳暗花明的读书新境界。

七)布置作业,躬行实践。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布置的作业是:

以“假如乔元贞生在新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项作业既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有,本着目的性、概括性、形象性、艺术性的原则,按照反映课文内容和主题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各位老师:我对《我的第一本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为纲绳,为主线,纲举而目张,线明而贯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一些问题,付诸教学实践,将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予以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哈市第二十七中学杨天慧。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哈市第二十七中学。

杨天慧。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我的第一本书

1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教学重点 难点。1 复述 第一本书 的故事。2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酷 ku4 似。掺 n1 脊 ji1 背。枉 g3 读。2 解...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辅导稿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语文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学习不够踏实,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时好时坏,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自觉性不强,一定要老师再三督促才能有所改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问题的明确性,让学生对自己更有针对性。教学重点 1 感悟作者的情感 2 体会 第一本书 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1 品评重点...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及反思

正如人家说,牛汉因为是诗人所以他的作品有诗意,但 我的第一本书 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困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所以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定为 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为此,首先我是这样设计初始化问题的,出示卜劳恩的一组漫画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通...